《包装工程》杂志历程
《包装工程》(Packaging Engineering)创刊于1972年,原刊名为《防腐消息》,1979年更名为《防腐包装》,由聂荣臻元帅题写刊名,1985年又更名为《防腐与包装》,1988年定名为《包装工程》,成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科技期刊,现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主管,西南技术工程研究所主办,《包装工程》编辑部出版,已有50年办刊历史。2010年期刊改为半月刊,上半月包装工程技术类,下半月包装工程设计类,大16开本,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3563,国内统一刊号CN 50-1094/TB。
《包装工程》杂志收录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入编期刊
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期刊
科学引文数据库(SCD)收录期刊
《包装工程》杂志稿件质量保证机制
《包装工程》引进专业的期刊稿件采编系统,建立评审专家库,采用初审、专家评审、终审3审制度,重点从研究方法、结论及分析(即数据是否清晰、可靠,论点是否明确,理论分析是否科学合理)、实用价值、学术水平、写作水平、创新点等对文章进行综合考评,并对所有来稿进行学术不端文献检测杜绝抄袭及一稿多投,采用同行评议的方式进行盲评精选高质量论文,对各项指标进行分级考评,构建稿件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严控稿件质量。
《包装工程》杂志业务范围
报道国内外相关学术理论、应用技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和相关科技信息,刊载行业相关技术、产品信息,并依托多维度学术社交网络、学术活动、出版发行、新媒体应用、专业技术咨询等方式,为读者提供学科研究热点、学科发展前沿的科技信息交流平台,突出期刊的学术性、技术性,扩大期刊影响,进一步打造期刊品牌。
《包装工程》设计类 办刊方针
立足学术,以民生设计为主旨,传播全新设计理念。
《包装工程》设计类 编委
国内编委涵盖了八大美院、知名设计类院校及985、211高校专家,共计98名;国外编委6名。
《包装工程》设计类 主要栏目
视觉传达设计:以平面设计及其相关创新理论为主,注重前瞻性和创新性。
工业设计:以产品设计及其相关创新理论为主,注重前瞻性和深度解析。
《包装工程》设计类 特色栏目
2018年专题
|
专题内容
|
专题主编
|
发表期数
|
老龄服务与体验设计研究
|
广东工业大学胡飞教授
|
第2期
|
叙事性设计研究
|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叶苹教授
|
第4期
|
通感、联觉与设计
|
苏州大学江牧教授
|
第6期
|
全球化视野下的设计史研究
|
山东大学王震亚教授
|
第8期
|
设计介入精准扶贫
|
四川美术学院段胜峰教授
|
第10期
|
绿色设计
|
天津科技大学张峻霞教授
|
第12期
|
基于TRIZ的产品创新设计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赵锋教授
|
第14期
|
智能化趋势下的用户体验研究
|
北京邮电大学侯文君教授
|
第16期
|
设计赋美生活:区域文化协同作用下
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研究
|
天津理工大学钟蕾教授
|
第18期
|
为西部设计——文化资源设计再生
|
陕西科技大学詹秦川教授
|
第20期
|
系统创新设计思维、方法与实践
|
江南大学张凌浩教授
|
第22期
|
文字设计的创作方法与文化意义
|
中央美术学院王敏教授
|
第24期
|
2018年特别策划
|
文章标题
|
作者
|
发表期数
|
信息维度与交互设计原理
|
北京科技大学覃京燕教授
|
第16期
|
定位服务设计
|
澳门城市大学辛向阳教授
|
第18期
|
体验设计研究:问题情境、学科逻辑与理论动向
|
广东工业大学胡飞教授
|
第20期
|
服务设计研究现状与进展
|
浙江大学罗仕鉴教授
|
第24期
|
2019年专题
|
专题内容
|
专题主编
|
发表期数
|
车辆交互设计与评价研究
|
北京理工大学孙远波教授
|
第2期
|
新零售服务下的用户体验设计
|
浙江大学罗仕鉴教授
|
第4期
|
区域民族文化视角下的产品创新设计
|
内蒙古科技大学韩冬楠教授
|
第6期
|
感性设计方法研究
|
兰州理工大学苏建宁教授
|
第8期
|
多元化的视觉设计与呈现研究
|
首都师范大学李中扬教授
|
第10期
|
为幸福感而设计
|
东华大学吴翔教授
|
第12期
|
3D打印的文创设计定制化服务
|
西安美术学院张浩教授
|
第14期
|
互联网+智能设计背景下的交互设计与
体验研究
|
四川大学杨随先教授
|
第16期
|
信息化下的工程装备创新设计与方法
|
西南石油大学陈波教授
|
第18期
|
从语境到对象:研究对象的哲学转向
|
澳门城市大学辛向阳教授
|
第20期
|
设计体验的游戏特征研究
|
东南大学崔天剑教授
|
第22期
|
文化创意设计的方法与路径
|
西北工业大学余隋怀教授
|
第24期
|
2019年特别策划
|
文章标题
|
作者
|
发表期数
|
审美意识对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的影响研究
|
北京科技大学覃京燕教授
|
第4期
|
从用户体验到体验设计
|
江南大学辛向阳教授
|
第8期
|
定义“服务设计”
|
广东工业大学胡飞教授
|
第10期
|
数字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
浙江大学孙守迁教授
|
第12期
|
文化科技融合的现代服务业创新与设计参与
|
湖南大学季铁教授
|
第14期
|
汽车内饰的造型设计与设计研究
|
湖南大学赵丹华教授
|
第16期
|
人工事物的设计逻辑与特征
|
苏州大学江牧教授
|
第18期
|
智能汽车人机交互发展趋势研究
|
湖南大学谭浩教授
|
第20期
|
认知神经科学应用于人机交互:未来人机交互研究的新趋势
|
天津师范大学杨海波教授
|
第22期
|
社会结构转型期的设计责任与发展策略
|
重庆大学袁恩培教授
|
第24期
|
2020年专题
|
专题内容
|
专题主编
|
发表期数
|
智能产品交互与体验设计
|
湖南大学谭浩教授
|
第2期
|
设计方法与设计研究方法
|
广东工业大学胡飞教授
|
第4期
|
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
|
北京科技大学覃京燕教授
|
第6期
|
康复辅具设计研究
|
山东大学刘和山教授
|
第8期
|
心理加工与产品设计
|
天津师范大学杨海波教授
|
第10期
|
设计与人类安全
|
苏州大学江牧教授
|
第12期
|
可持续产品系统设计
|
中国矿业大学姚君教授
|
第14期
|
文化传承中的“破”与“立”:旅游文化载体创意设计研究
|
天津理工大学钟蕾教授
|
第16期
|
人机智能交互与服务
|
同济大学孙效华教授
|
第18期
|
中华传统艺术思想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理论与方法研究
|
华东理工大学周美玉教授
|
第20期
|
设计的哲学问题研究及应用
|
西北工业大学陈登凯教授
|
第22期
|
人机工程学与设计应用
|
天津科技大学张峻霞教授
|
第24期
|
2020年特别策划
|
文章标题
|
作者
|
发表期数
|
面向产品感性意象的造型优化设计研究现状及趋势
|
贵州大学林丽教授
|
1月第2期
|
设计的蝴蝶效应:当生活方式成为设计对象
|
澳门城市大学辛向阳教授
|
3月第6期
|
群智创新:人工智能2.0时代的新兴创新范式
|
浙江大学罗仕鉴教授
|
3月第6期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数据可视化设计综述
|
北京理工大学孙远波教授
|
4月第8期
|
突发事件应急产品现状及趋势研究
|
东华大学吴翔教授
|
4月第8期
|
人工智能产品与服务体系研究综述
|
同济大学孙效华教授
|
5月第10期
|
车载信息系统界面图文设计及其视认知特性研究综述
|
西南交通大学支锦亦教授
|
5月第10期
|
设计视阈下的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
|
天津理工大学钟蕾教授
|
6月第12期
|
肌肉骨骼疾患风险评估方法趋势研究
|
华南理工大学张瑞秋教授
|
7月第14期
|
泛设计领域中的脑电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浙江大学杨程教授
|
8月第16期
|
用户体验设计再研究:从概念到方法
|
广东工业大学胡飞教授
|
8月第1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