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工程》设计类编委会通讯(总第五十四期)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03日        点击数量:1470

 

在编委、审稿专家及各位作者的大力支持下,《包装工程》20207月第41卷第14期已于2020717日正式印刷出版。现将近期工作向各位编委汇报如下。

1、本期专题——特邀中国矿业大学姚君教授策划专题“可持续产品系统设计”

1.1 专题主编简介

    姚君,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可持续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徐州市工业与智能装备创新设计工程技术中心主任;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设计教育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理事,江苏省工业设计学会副秘书长,徐州市工业设计学会理事长;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项目、文化部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库、中国矿业大学教学名师培育对象。

    主要从事产品创新与整合设计、智能交互与数字化设计、设计史论与文化遗产等方面研究。近年来获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省产学研项目、市级社科、校级教改及企业重大研发项目多项,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SSCI/EI/ CSSCI收录12篇),出版著作2部,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数十项,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校教学成果一等奖等教学奖励,获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江苏省工业设计年度设计优秀奖等科研奖励,获江苏省青年十佳设计师、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指导国家级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多项,指导江苏省优秀专业硕士学位论文1篇,指导学生获得红点奖、IF奖、IDEA奖及东莞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金奖、中国体育用品设计大赛一等奖、国际竹产品设计大赛金奖等设计奖项及专利授权。

1.2 专题方向

    可持续的目标是为了可持续发展、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既包括环境资源与生态的可持续,也包括经济与消费的可持续性及社会文化发展的可持续,目前对于可持续的概念已明确反映在今天的各行各业中。在设计学学科中理解的可持续设计是一种构建及开发可持续解决方案的策略性设计活动,需要均衡考虑经济、环境、道德和社会等诸多因素,以思考的设计引导和满足未来的消费需求;其中可持续产品系统设计既是探索在环境及社会得到持续发展架构下的产品与服务系统,也是一种基于新的组织模式及消费行为的可持续的系统设计。

    可持续产品系统设计体现自然、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属性,实现可持续要求是在产品与服务的设计阶段即依照其属性制定可持续的策略方针。本专题旨在讨论如何通过产品与服务的系统为可持续发展做设计,具体内容包括:微观层面的传统自然再生材料的设计文化研究,中观层面的面向环境友好并尊重生活方式的产品与服务的系统设计研究,宏观层面的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创新与设计研究等。本专题从设计学视角讨论了可持续的发展途径,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构建了可持续产品系统设计理论体系,对可持续产品系统设计进行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梳理与讨论,并进行了相关案例解读;对可持续设计理论与产品设计的融合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3 组稿情况

1  专题可持续产品系统设计组稿情况

 

论文标题

一作

单位

可持续产品系统设计研究

姚君

中国矿业大学

产品可持续设计的4D 系统观

周熹

西安交通大学

大数据与智能化环境下的可持续设计趋势研究

杨雅茜

苏州大学

基于可持续行为设计的交互策略研究

欧静

湖南大学

可持续四维度理论在岭南非遗活态传承服务系统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丁熊

广州美术学院

面向文化可持续的游戏化旅游体验设计研究

张朵朵

湖南大学

微型电动汽车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的可持续性研究

谭玉珍

徐州工程学院

 

2、本期特别策划——特邀华南理工大学张瑞秋教授撰写综述性大论文“肌肉骨骼疾患风险评估方法趋势研究”

2.1 作者简介

    张瑞秋,博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兼任广东省工程图学学会理事长等。主要研究方向是工业设计、信息交互、工程制图与计算机图形学。长期在高校从事相关教学和设计开发研究,与设计团队一起,参与政府和企业项目设计与课题研究。近年来,共主持和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教育部、企业等教学科研项目50余项,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45篇,出版专著及教材8部,授权各类专利30余项。2014年、2017年分别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9年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8年获国家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2 稿件序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宏观经济发展趋于稳定,国家越发重视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健康的保护工作,先后发布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及人员编制规定》、《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重点开展职业病检测、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和职业人群健康管理等工作,协调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肌肉骨骼疾患(Musculoskeletal Disorder, MSD)是一类与作业姿势有关的主要职业病,因其症状前期的不表现性和延迟性,患病工人前期与健康正常工人并无差异,导致MSD容易被人们忽视,而工人长期处于肌肉骨骼损伤中,不仅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也容易引发重大安全事故,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因此,如何快速评估工作场所中潜在的肌肉骨骼疾患风险,并采取科学的纠正措施,逐渐成为人体工程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肌肉骨骼疾患风险评估方法趋势研究》以劳工职业健康为出发点,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归纳出了基于自我报告、基于直接测量以及基于观察评估的三大类肌肉骨骼疾患风险评估方法;同时,结合社会与科学的发展以及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提出了智能化肌肉骨骼疾患风险评估系统,并对其核心技术与算法模型进行了研究,使得肌肉骨骼疾患风险评估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最后对肌肉骨骼疾患风险评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些许理论参考,也为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人员们提供了评估工具和指导。

32021年跨学科专题进展情况

 

2  2021年跨学科专题进展情况

双主编制

专题方向

专题报告

拟出版时间

上海交通大学青年长江

胡洁教授

徐志磊院士

复杂系统的认知科学与

创新设计

已确定

1月第2

东南大学薛澄岐教授

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方卫宁教授

设计人因脑科学

已确定

2月第4

北京科技大学青年长江

覃京燕教授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张小龙教授

大数据+万联网+智能化+

创新设计

已确定

3月第6

西南交通大学支锦亦教授

待定

待定

待定

4月第8

湖南大学季铁教授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

雍俊海教授

文化大数据与智能设计方法研究

已确定

6月第12

广东工业大学青年长江

胡飞教授

待定

待定

待定

7月第14

河海大学何灿群教授

河海大学杨可教授

增材制造•材料•设计感知

已确定

8月第16

浙江大学孙凌云教授

待定

待定

待定

9月第18

华南理工大学张瑞秋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陈亮教授

服务机器人及人机共融技术

已确定

10月第20

浙江大学罗仕鉴教授

待定

待定

待定

12月第24

 

 

                           《包装工程》编辑部

                                202083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隐私保护

您是第26132338位访问者    渝ICP备15012534号-2

版权所有:《包装工程》编辑部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400039 电话:023—68792836传真:023—68792396 Email: designartj@126.com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1717号

包装工程
发布时间:        点击数量: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投诉建议 | 隐私保护

您是第26137698位访问者    渝ICP备15012534号-2

版权所有:《包装工程》编辑部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400039 电话:023—68792836传真:023—68792396 Email: designartj@126.com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17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