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设计研讨
    陈凌云, 沈法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384-392.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38
    目的 探究数字设计驱动下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向网络表情符号转译的机制与路径,旨在提升非遗文化的传播力、增强年轻群体的文化认同感,并探索非遗文化数字化保护与活化利用的新途径。方法 基于符号学、网络传播学和设计学理论框架,结合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系统分析河北非遗符号特征及表情符号设计规律,进而提出转译策略与设计形式。结果 构建了“形-色-意”三位一体的转译模型,提出了“以数字符号美学为指导”“以网络社交平台为依托”“以情境化应用为落地”的三大转译策略,以及“元素体系化”“风格创新化”“设计规范化”“应用多元化”的四维设计形式。结论 开发河北非遗文化网络表情符号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非遗资源,还能提升其在数字时代的社会影响力和商业价值,为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创新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
  • 工业设计
    聂辉, 徐鑫, 李兴芬, 牟彪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4): 210-222.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4.022
    目的 探究花山岩画文化基因应用于现代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方法,拓展花山岩画文化的传承路径。方法 运用模因理论挖掘花山岩画的造型、构图和色彩等艺术特征,提取花山岩画文化基因;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基因结构模型,筛选权重较高的花山岩画文化基因,实现基因筛选;基于筛选结果,利用形状文法对权重较高的文化基因进行形状推演,获得新图形;提出在文创设计中“装饰艺术延伸的物境体验、文化场景互动的情境体验、文化意蕴传承的意境体验”等创新应用路径。结论 设计实践证明,应用层次分析法和形状文法可以有效地实现花山岩画文化基因的筛选和创新设计应用,实现产品物镜、情境与意境的综合体验,既为花山岩画的传播与创新拓展路径,又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参考。
  • 视觉传达设计
    苑成治, 刘冰, 赵文倩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4): 267-276.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4.027
    目的 研究正体美术字发端时期的楚鸟虫书,解析其装饰意象与字体形态表层形式背后的运行规律,提出现代正体美术字形态设计原理与实践策略,赋予汉字新变的活力。方法 从结构、笔画、图形的设计侧重与制衡关系,解构楚鸟虫书装饰意象的设计原理与设计思维,剖析装饰意象对字体外在形式与内在气质的构建,探求装饰意象与字体形态构建的设计新变。结论 现代正体美术字延承楚鸟虫书装饰意象,图形与笔形影响字“形”,结构与笔力影响字“态”,结构、笔画、图形三者相互制衡构成字体装饰意象,设计者可通过结构的仿生、笔画的视觉塑造、图形的意态凝练构建现代正体美术字形态,让字体外在形式具有装饰意味、内在气质符合使用场景、宏观视角达到形态统一。
  • 工业设计
    葛仕钧, 孙远波, 崔因, 王晨曦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4): 1-8.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4.001
    目的 综合评述设计思维的认知神经研究现状,为设计研究者开展相关实验提供方法论指导。方法 采用主题分析法,对国内外近5年设计思维的认知神经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和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影响设计思维的关键因素包括设计师个体特征、设计问题类型、信息刺激和概念生成方法,从实验方法论角度探讨了实验构建要素、研究问题与脑成像技术的匹配、数据处理与分析以及研究局限性。结论 认知神经科学为设计思维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未来应整合社会科学、生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范式,探索新技术背景下的设计思维模型,并在实践层面上推进该方法在设计工具开发、流程优化和教育改革等领域的应用。
  • 工业设计
    吴京, 王沈策, 牛虹苏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186-201.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16
    目的 针对AIGC技术在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需求形式化困难、方案质量不稳定及评估标准不完善等问题,探索构建面向产品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辅助设计方法论。方法 构建一种基于提示词优化的AIGC辅助产品设计(POA)框架,通过需求分析、概念生成和方案评价的协同迭代提升AIGC辅助设计的质量。首先,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多源数据分析实现设计需求形式化表达,提取外观特征、动力性能等关键主成分;其次,基于对比语言-图像预训练(CLIP)模型构建“基础描述+功能约束+风格定义”的分层提示词架构,通过定向优化与结构化重构提升生成质量;最后,运用改进的属性层次模型-逼近理想解排序法(AHM-TOPSIS)多准则决策方法,建立包含人机工程学、材料选用等多维度量化评估体系。结果 以手持式旋耕机设计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单纯AIGC方法,本文提出的POA方法在需求分析、概念方案生成和迭代优化等方面表现出显著改进且整体设计周期显著缩短,方案创新性和用户满意度均有所提升。结论 所提出的基于提示词优化的AIGC辅助产品设计方法,通过需求结构化表达、方案优化及多准则决策,实现了AIGC技术在产品设计领域的标准化应用,为人工智能辅助设计提供新的理论框架与技术路径。
  • 工业设计
    余森林, 余茈璠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4): 155-166.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4.017
    目的 为解决目前市面上的户外咖啡茶饮机存在功能单一、携带不便、个性化特征不足等问题,借助AHP-QFD-FBS集成模型,并对户外咖啡茶饮机进行创新设计。方法 首先,对使用环境特征和用户原始需求进行采集分析,通过AHP层次分析法提炼出用户对户外咖啡茶饮机的功能需求点;其次,借助QFD理论分析计算出用户需求重要度并构建质量屋,确定关键设计特征;最后,通过FBS模型中“功能-行为-结构”的逐层映射,将抽象的功能需求转化为具体的产品结构,进而实现最终的产品创新设计。结果 通过AHP-QFD-FBS集成模型设计出的户外咖啡茶饮机在多元化、轻便化、个性化需求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结论 该设计方法使最终的用户需求与设计要素能够精准映射匹配,弥补原有产品在用户需求获取方面的欠缺,设计出适合户外露营环境下使用的咖啡茶饮机。也为相关户外小家电类产品设计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思路。
  • 工业设计
    李宇轩, 韩旭, 谷悦, 郭绮涵, 方兴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4): 88-97.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4.009
    目的 为提高机床企业在智能制造4.0时代的产品造型设计竞争力,拟提出一种科学的工业设计方法以指导设计创新,并基于产品族理论构建评价模型,以评估设计方案的有效性。方法 创新性地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和灰色综合评价(Gre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GCE)的融合设计决策方法,结合产品族DNA理论,对机床设备设计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提出遵循假设-验证-量化评价的研究逻辑,通过量化数据确定各级指标重要程度排序。首先,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提出了初步的理论假设;其次,通过对七级问卷的评估,对研究模型进行了实证验证;最后,融合了路径系数归一化算法和GCE,用于进行关键因素的重要度排序。结果 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评估机床产品设计的关键因素,并据此产出工业设计优化方案。结论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和灰色综合评价的融合设计决策方法,能够有效地指导企业制定产品设计策略,并提供了一种科学可行的路径来实现产品优化。
  • 工业设计
    艾险峰, 刘思雯, 江志刚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4): 36-45.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4.004
    目的 针对产品使用过程中的不环保行为,帮助设计师选择干预用户行为的设计策略并从源头减少产品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方法 首先,过结构化文献综述方法梳理文献,运用扎根理论对影响可持续行为设计策略的相关类属进行提炼、归类。其次,用解释结构模型归纳各类属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以Protégé本体开发工具为基础,构建了可持续行为设计策略的适用性评估模型,并通过景区垃圾桶设计案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论 研究提出的本体模型能帮助设计师选择合适的行为设计策略,可以为设计师制定有效的可持续行为设计提供支撑,促进用户行为改变。
  • 工业设计
    臧丹, 谢玉梅, 巩淼森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4): 9-22.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4.002
    目的 面向复杂社会系统中的抗解问题时,设计师将系统工程疆域的系统设计(systems design)迭代升维到基于软系统方法论的系统性设计(systemic design)。方法 从复杂社会系统中的设计挑战着手,对系统设计的适用性进行反思,通过梳理系统性设计(systemic design)的概念发展和相关定义,界定了系统性设计是一个包含整体性的系统思考、建构性的设计过程和融合性的干预策略等具体内涵的思维方式,并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系统性的心智模式-迭代性的实践方法论-适应性的方法和工具集”三层次系统性设计思维框架。结论 通过文献梳理和理论思考,并结合作者在乡村开展的系统性设计实践,挖掘系统性设计在传统和新兴设计领域中的设计价值,引导设计师借助系统性设计在各专业领域促进系统变革。
  • 视觉传达设计
    应慧, 方明亮, 颜莉, 王罗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4): 233-242.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4.024
    目的 针对当前各品牌包装色彩未能充分满足消费者感性需求和文化体验的问题,从消费者视角出发,深挖消费者对品牌包装色彩的文化体验和感性需求认知,转化为具体的包装色彩方向,以此提升品牌的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方法 基于消费者共情三层次理论,其中主要运用专家评审法和问卷调研的方法,挖掘消费者对品牌包装色彩的文化体验和感性需求认知,结合感性工学中的语义差异法进行测试,并量化消费者的色彩语义感性偏好,将感性偏好融入最终的包装色彩设计。结果 通过黄鹤楼卷烟包装色彩体系设计案例,验证了基于消费者共情和语义差异法的包装色彩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结论 基于消费者共情和语义差异法的包装色彩设计方法,定性与定量结合,得出具体客观的消费者包装色彩感性偏好,融入包装色彩设计中,使品牌的包装色彩设计能更好满足消费者的文化感受和情感心理需求。
  • 工业设计
    李振鹏, 胡波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173-181.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16
    目的 以具身认知理论为指导,分析儿童具身特征,挖掘纸质玩具的用户需求,获取相应的设计路径,为儿童纸质玩具设计提供优化方向。方法 将具身认知理论与AHP-QFD结合引入儿童玩具设计中,分析儿童具身特性,获取纸质玩具的用户需求要素,采用 AHP 筛选重点需求,映射拓展得到相应的设计要求,借用QFD量化需求要素与设计要求之间的相关度并排序,最后明确设计优化方向,指导儿童纸质玩具优化设计。结果 获得5项用户重点需求要素以及符合用户需求的4项必要性设计要求,3项重点关注型设计要求,4项魅力型设计要求,并以此展开优化设计,满足了儿童发展需求,提高了用户满意度。结论 具身认知理论与AHP-QFD结合,从感知层、行为层与情景层三个层面获取了用户特征与产品的用户需求,明确了设计实践优化方向,探索了“具身认知理论分析儿童用户需求、指导玩具设计”的设计研究路径,降低了具身认知理论与设计实践、儿童需求与玩具设计之间的偏差,为儿童纸质玩具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 设计研讨
    刘鑫, 燕梦娜, 李轶南, 闫胜昝, 侯亚婧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4): 402-408.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4.041
    目的 对文旅融合视域下的乡村户外公共设施进行了梳理与策略探析。方法 从文旅融合的角度,进行田野考察,总结乡村户外公共设施的重要作用和发展现状,总结归纳乡村户外公共设施的设计理念,探讨设计策略,进行设计实践。结果 得出乡村户外公共设施对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总结乡村户外公共设施的定义、分类、设计策略。结论 乡村户外公共设施分为信息设施、休闲设施、卫生设施、交通设施、艺术设施等五大类,乡村户外公共设施设计理念是满足用户需求、抓住乡村特色、体现复兴时代,加强乡村户外公共设施设计有利于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从细节上完善乡村户外公共设施,促进乡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乡村的生态宜居,从而助推乡村振兴。
  • 设计研讨
    李旭, 刘彦杰, 黄桂红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4): 313-327.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4.032
    目的 本文从AIGC多模态叙事视角出发,构建非遗文化的数字叙事创意转化及产品多模态人机共创的设计方法,为AIGC赋能非遗文化传承与创造性转化提供新思路和路径。方法 基于AIGC多模态叙事的发展逻辑分析其对非遗数字化创造性转化的作用,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的文本、纹样图像、文化互动等多模态文化要素与非遗数字创意产品多模态设计的耦合关系,针对“Z世代”用户数字文化消费多元化需求特征,提出以多模态数字叙事构建为主轴,设计师端“目标设定-元素提取-内容整合-场景应用”与AIGC端“叙事分析-智能解码-模态重构-跨界呈现”人机共创的方法,据此设计贵州“傩戏”非遗的数字创意产品。结果 归纳出AIGC多模态叙事为视角的人机共创设计方法以文字叙事、视觉叙事、互动叙事三种模式进行非遗产品《山神的守护》创作,增强了傩戏数字化表达和传播效果。结论 AIGC多模态叙事人机共创的设计方法,可更好地实现非遗文化的“创意转化、跨界互联”多维度互动体验,为非遗数字化创造性转化和产品应用提供新的设计路径和实践指导。
  • 工业设计
    薛遥, 柴晶, 江月亭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182-192.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17
    目的 准确获取用户需求,提升老年驾驶员在使用汽车人机交互界面时的用户体验。方法 构建一种集成KANO模型、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以及公理设计(Axiomatic Design,AD)的研究范式。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初步确立用户需求,运用KANO模型划分用户需求属性;其次,介入AHP建立层次分析模型,通过构建判断矩阵确定每一类属性下的需求权重;然后,结合AD理论完成需求-功能-设计的转译,形成产品设计要素;最后,指导设计出一款满足老年用户需求的车载人机交互界面。结果 设计方案的SUS系统可用性评分为80.9,评级为A,表明该设计方案整体用户满意度较好,具备较高的可用性。结论 该研究范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一模型研究的不足,能够为适老化人机交互界面的决策提供更深入、全面的需求分析和决策支持,使其能够更科学地制定设计方案,也为适老化设计与同类型产品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 专题:融智于形·交叉赋能
    巩超, 宋欣儒, 张龙, 郑雨薇, 金硕, 朱家谊, 汤羽京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83-96.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07
    目的 为解决采摘机器人产业化进程中“功能实现与用户体验脱节”的问题,旨在构建一套以用户体验为导向的功能识别与优化路径,提升人机装备交互系统的适配性与用户满意度。方法 首先,采用扎根理论,聚焦装备特性,从现有文献中提炼蔬果采摘机器人核心功能,构建功能框架;其次,结合用户行为特征和典型使用情境开展用户调研,融合深度访谈与Kano模型识别影响满意度的核心功能要素;最后,基于FBS模型构建“功能-行为-结构”映射,并利用TRIZ发明原理,为化解设计矛盾生成创新设计方案提供理论指导。结果 通过结合典型用户场景下的主观评估,引入JACK人体工效仿真工具对关键交互动作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优化方案在操作便捷性、协作安全性等方面表现优异,显著提升用户满意度。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用户体验导向功能识别与设计优化路径,强化了功能逻辑与体验感知的协同,FBS-TRIZ融合策略为解决蔬果采摘机器人产业化进程中的用户体验瓶颈提供了规范化、可复制的参考框架,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潜力。
  • 特别策划
    辛向阳, 田青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97-104.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08
    目的 从经济学的视角解读服务设计的战略本质,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在服务设计过程中运用设计思维构建微观场景体验和规划宏观战略,从而实现更高层次的价值创造作用。方法 首先,借用经典名画《清明上河图》中描述的市井生活场景,阐明服务业由来已久的事实,从时间维度上打开理解服务业和服务设计的新的视角;其次,分别分析消费端需求和服务供给能力的层级,并展开讨论二者相互牵引所带来服务创新升级的驱动力;最后,结合对服务业、服务设计、需求层次、供给能力等概念的解析,从服务设计内容特征、服务商品的整体解决方案特征、组织的主体作用等方面解读服务设计的战略本质。结论 需求层级和服务提供商供给能力相互牵引,不断地打破原有的供需平衡,推动服务业和服务设计的创新升级。服务设计的内容本质是组织和行为的设计。理解服务设计的内容本质和组织的主体作用既是设计思维在更高层次发挥价值创造作用的理论基础,也是设计师成为战略决策者的前提。
  • 工业设计
    温凯超, 王亚韶, 温蕊擎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239-249.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23
    目的 为明代珐华器纹样的当代创新设计转化与文化传播提出新路径和方法,追溯其文化内涵及当代创新转化。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拍卖会走访调查、基因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法,对明代珐华器的纹样进行研究。首先,基于文化基因理论,对该纹样溯源,从形态、色彩、装饰工艺基因方面进行文化基因解析,再经过对形态基因采取专家评价和权重定量分析,构建出珐华器纹样的基因谱系库。其次,从形状文法的推理公式及流程着手,选取基因库中经提取简化的纹样,进行基本单元的生成和衍生性推演,从而形成创新图案。在产品、用户需求侧的定量分析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以茶咖具的包装作为产品载体,搭配衍生的配套设计物料,共同赋能珐华器纹样的当代价值转化及应用。结果及结论 溯源与推衍是珐华器纹样传承创新的基本路径,以珐华器纹样的形态、色彩、装饰工艺基因构建基因谱系库和文化基因的演化和应用,可以为珐华器纹样的现代转化研究提供研究范式,为当代珐华器纹样的创新设计提供参考。
  • 工业设计
    宗威, 白廷俊, 田晓夏, 姚君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4): 46-57.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4.005
    目的 旨在深度整合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GenAI)和功能-行为-结构(Function-Behavior-Structure,FBS)模型来构建产品创新设计框架,填补GenAI辅助设计在功能-结构约束方面的空缺,强化设计师跨学科研究能力,提升创新设计的效率与合理性。方法 采用理论驱动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拓展FBS模型、剖析GenAI在设计任务中的效能,并引入相关基础研究结论,构建GenAI辅助设计框架并基于案例分析法证明该框架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结果 案例分析表明,该框架能清晰地引导设计师使用GenAI完成创新设计,大幅缩短设计耗时并优化产品的功能及结构。结论 该框架能够有效辅助产品创新设计,不仅能提升设计师的创新能力和设计效率;还显著优化了产品的功能结构合理性。
  • 视觉传达设计
    黎千禧, 肖颖喆, 张妍悦, 莫维栅, 江余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4): 223-232.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4.023
    目的 为提升快递包装循环性能和满足消费者需求,需要一种基于多要素的快递包装箱来促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升级。介绍了一种综合评价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EWM),用于评估循环快递包装箱的性能。方法 首先,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专家对循环快递包装箱设计要素的评分数据。随后,分别计算出评价指标的AHP权重(主观性)和EWM权重(客观性)。通过结合主观和客观权重,最终得出综合权重,并据此构建循环快递包装箱评价模型(X)的评分公式。为验证评价体系的有效性,设计了2种创新快递包装箱方案,并与市场常用的快递箱进行优劣排序。通过综合评价发现,刚性铰链连接设计的快递箱被评为最优方案。采用AHP和EWM方法构建的评价模型,可以对快递包装箱设计方案的优劣进行合理的排序,为开发和优化可循环快递包装箱设计方案提供了有效的指导。结论 该模型不仅能够全面评估包装箱的各项性能,还能通过科学的权重分配反映出不同设计要素的重要性,为快递包装产业的绿色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 工业设计
    柳奕鸣, 高琳, 李佳欣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4): 186-198.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4.020
    目的 当前儿童参观博物馆的体验较差,通过游戏化策略介入服务设计来改善博物馆儿童的观览体验,提高儿童主动观览意愿。方法 首先,运用服务设计的思维和方法,通过用户访谈、用户旅程图和调查问卷对河南博物院学龄儿童观览现状进行调研,从情感层和感官层分析儿童观览博物馆时的心理特点和博物馆的展陈特点,总结出服务中的痛点。其次,将提高儿童主动参与作为切入点,定义游戏化设计原则,构建出基于DMC系统的游戏化模型并采用八角行为分析法该模型进行分析和优化。结果 设计出适配学龄儿童情感和感官需求的博物馆游戏化观览服务系统,并以“博乐游”APP设计实践为例进行了具体阐述,得到了被测者的认可。结论 在服务中介入游戏化,在提升用户参与、兴趣维持和体验质量等方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博物馆儿童的观览体验,增强儿童对文化知识的吸收效率,提高其主动观览意愿。
  • 工业设计
    吴晶晶, 赵慧雯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308-319.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25
    目的 通过构建感性工学与AIGC技术协同的文创产品设计框架,在设计转译过程中保留文化特征并融入用户感知,探索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下的创新表达路径。方法 首先,在感性工学的框架下,提取影响泉州提线木偶头文化感知的核心感性因子;其次,利用LoRA微调网络训练出能够反映泉州提线木偶文化特征的模型,以及具备文创产品形态的模型,将其导入Stable Diffusion中进行创意发散;最后,通过AHP法量化用户对文化特征和产品特征的需求权重,并将其映射至SD生成过程的提示词输入参数中,实现用户感性驱动的文创产品智能生成。结果 从影响用户感知的文化感性因子维度对智能生图过程中的关键词输入进行优化,能够高效生成多样化的偶头风格书签产品设计方案,经模糊综合评价后方案满足用户对该类非遗文创产品的期望。结论 本研究结合感性工学方法,将AIGC融入文化元素向文创产品转译的流程中,在保留非遗文化特征的同时融入用户感知,为平面应用类文创产品的设计拓宽思路。
  • 设计智创·多场景融合的智能安防系统数字化协同设计与优化研究
    邵巍巍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557-565.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54
    目的 随着智慧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老年人在使用智能安防系统过程中频繁遭遇操作复杂、反馈不明等问题,严重影响其使用意愿与安全感。本文基于人机交互设计视角,聚焦智慧社区安防系统中老年用户的使用体验。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老年人群体在使用安防系统时的需求与反馈,结合人机交互设计理论,提出针对老年用户的界面与功能优化方案。进行原型设计并通过用户测试收集反馈,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评估系统的可用性和用户满意度。随后,结合典型任务场景开展交互流程重构与界面原型设计,并通过用户测试与语义差异量表等方式进行定量与定性评估。结果 优化后的系统在操作成功率、理解准确率、情感满意度等多个维度均显著提升,老年用户的技术焦虑感显著下降。结论 智慧社区安防系统应强化适老化交互逻辑,重视界面中的文化语义与脆弱性关怀机制,以实现技术普惠与代际共生的双重目标。
  • 工业设计
    孙铭禧, 蒋博全, 赵智峰, 刘欢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201-211.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19
    目的 旨在打破老年群体在代际沟通中的沟通壁垒,通过客观获取代际沟通中老年群体的用户需求,完成一款促进代际沟通的适老化产品设计方案。方法 首先,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框架,对代际关系差异及老年用户需求进行定性分析,提取产品指标并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其次,运用AHP-DEMATEL模型计算各产品指标要素的加权权重值、关联权重值及其相互关系;最后,计算混合权重以综合确立关键用户需求,指导设计方案完成。结果 明确了代际沟通中老年人群需求的3个主题、8个亚主题及适老化产品设计指标重要性,完成了适老化产品设计。结论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在设计学领域可有效用于用户需求的综合分析;AHP-DEMATEL模型能够确立并验证产品设计中多指标的重要性,有效降低代际适老化产品设计中的模糊性,为相关老年产品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 工业设计
    徐栋, 林幸民, 潘培玲, 黄晓珑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212-220.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20
    目的 基于心流理论,开发出一款满足宅青年需求的娱乐运动设备。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用户需求,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宅青年需求的优先级,使用QFD(质量功能展开)将用户需求转化为设计规格,结合AD(公理化设计)映射设计参数,确保产品设计的一致性和功能的合理化实现。采用GRA(灰色关联分析法)来评估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结果 以优化后的AR眼镜设计为例,提出了一种能够在娱乐中兼顾运动效果的宅青年产品设计思路,通过专家灰色关联评估,发现该设计在引导互动、社交协同等关键指标上表现出色,与其他同类产品对比后表现最优。结论 研究结合定量与定性的整合方法,验证了心流理论与整合方法的合理性,有效提升了用户的沉浸互动式体验,在相关娱乐运动领域具有指导意义。
  • 工业设计
    刘鑫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162-172.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15
    目的 儿童家具不仅应提供基本功能,还应具备辅助儿童尽情玩耍的功能,顺应儿童身心发展需求。根据儿童不同阶段的心理及行为,综合解决用户动态变化的需求和设计矛盾,提出基于KANO-QFD-TRIZ集成理论的儿童成长家具设计方法。方法 首先,通过前期用户调研,挖掘收集用户的动态需求;其次,利用KANO模型与QFD质量屋对用户需求展开定量分析,得出设计特性的优先级排序,将用户重点需求转化为技术需求;最后,运用TRIZ理论进行方案的推演,针对矛盾提出解决方案,应用到儿童家具设计实例当中,设计出满足孩子娱乐、休闲、互动与学习的儿童成长型家具。结论 基于KANO-QFD-TRIZ集成理论的家具设计方法结合用户需求的定量分析,可为成长型家具设计提供思路。
  • 工业设计
    杨菁, 许迅, 卫文韬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4): 106-112.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4.011
    目的 为了提高驾驶员的驾驶安全行为,研究对汽车语音助手的设计进行了探究。方法 基于情感化设计理论将三种辅助性人格(朋友型、家人型、领导型)语音加入到汽车语音助手中,通过汽车驾驶模拟器采集了三组共30名被试在不同情绪(快乐、愤怒)下的驾驶绩效、眼动与问卷数据。结果 不同个性化语音助手对驾驶员在愤怒情绪下的驾驶绩效存在显著差异;家人型语音助手在愤怒组下的车道偏离数据最小,驾驶绩效最高;朋友型语音助手在快乐情绪下的车道偏离数据最小,注视次数最多且满意度较高;领导型语音助手在不同情绪下的驾驶绩效最差且满意度较低。在驾驶过程中,家人型语音助手可以降低驾驶过程中的不良情绪。结论 本研究对汽车语音助手的个性化设计提供了建议,为减少驾驶员的易怒情绪及有效提高驾驶安全提供了科学依据。
  • 设计研讨
    冯安然, 丁路, 高圣雨, 赵星宇, 柯佳明, 刘勇, 周梦烨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471-483.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47
    目的 智能产品设计是当今工业设计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其发展进程有助于了解智能产品设计的现状、趋势和热点,为设计方法的改良与创新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 采集和整理了2010—2023年期间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智能产品设计相关文献数据,采用CiteSpace软件构建智能产品设计文献关键词知识图谱,采用桑基(Sankey diagram)图对关键词维度的知识碎片流动特征与属性进行归类。结果 从关键词维度对智能产品设计领域文献进行深入可视化分析,以关键词聚类、共现、突显等数据摸清智能产品设计研究发展进程和趋势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论 智能产品设计是跨学科研究,研究方法具有模糊的学科边界和交叉的学科属性,未来发展应聚焦于用户体验、深度学习与数字孪生三个方向。
  • 工业设计
    陈涛, 王金广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170-185.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15
    目的 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分析和梳理数智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应用领域的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评估该领域的核心主题、研究热点及演进脉络,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数据支持。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为数据来源,使用Bibliometrix和CiteSpace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主要期刊、核心作者、主要机构、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和突现词分析,构建领域研究脉络的可视化分析。结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应用的研究呈现出明显的跨学科融合特征,技术驱动与政策导向成为该领域的主要推动力,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知识图谱等技术逐步应用于非遗设计中。未来需关注技术应用的社会价值,强化公众在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播中的参与,构建以人为核心的非遗保护与传承生态体系。
  • 专题:数智交通系统创新
    支锦亦, 牛征北, 黎睿臻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1-14.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01
    目的 针对轨道交通运维效率提升对智能远程检修的迫切需求,探究远程协作模式下虚拟团队的认知规律,为智能检修系统优化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采用文献调研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任务复杂度、信息透明度、工具可视化等要素对认知过程的影响机制,梳理虚拟协作中的关键认知特征。结果 揭示虚拟团队协作存在“自外向内”新型认知加工路径,归纳形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自外及内”的三元认知路径,以及“团队、任务、系统”三维度影响因素,并阐释数智技术(语音交互、电子指南、虚拟形象)对认知偏差的修正效应。结论 凝练虚拟团队认知协同特征,为轨道交通人机协同运维系统提供工效学依据,推动数智交通虚拟检修系统的高效落地。
  • 工业设计
    谭雄, 吴佳莉, 宋杰, 郭琼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320-331.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26
    目的 旨在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辅助提取Art Deco风格中的设计因子,以提高提取的效率和准确性,并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完成设计创意方案,为现代家具设计提供创新性思路和方法。方法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Canny边缘检测算法和T2I-Adapter算法来快速且精准地提取Art Deco风格在各类设计案例中的造型、色彩因子特征,整理提炼出造型、色彩、材质和文化内涵的提示词,形成Art Deco风格数据库。利用Midjourney和Stable Diffusion人工智能生成图像技术完成家具创新设计实践,探索多样化设计方案的高效实现。结论 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快速且精准地提取出Art Deco风格的设计因子,结合AIGC技术设计出更多有创意的家具方案,拓展了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为现代家具设计技术创新研究提供参考。
  • 设计研讨
    郜红合, 林泽栋, 张巍, 陈艺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4): 419-431.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4.043
    目的 为深刻把握中国皮影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设计研究动态与趋势,通过量化统计与可视化分析,揭示其研究进展与热点变化。方法 本研究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系统分析了过去二十四年间CNKI数据库中皮影创新设计研究论文的发文量、期刊、作者及合作、机构分布及合作、关键词共现与聚类以及突现词,从多个维度探讨了皮影创新设计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脉络。结果 该领域展现出地域性特征,缺少跨地域交流与合作。高等院校作为核心研究阵地,其内部及学者间合作紧密,整体网络结构却较松散。关键词分析显示,当前研究热点聚焦“非遗”“文旅融合”“互动体验”“创新开发”。此外,研究进程可划分为起步与初步探索、快速发展与多元化以及深化与融合三个阶段。结论 皮影创新设计研究正逐步细化深入,未来研究趋势预示数字化、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皮影创新设计的重要推动力,关注文化多样性与地域特色将成为关键,个性化定制与文创产业拓展将促进其与现代市场的有效对接,跨文化融合与国际传播则为该领域研究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
  • 工业设计
    段金娟, 白哲闻, 雒平升, 孙凤傲, 郑蕾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4): 69-75.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4.007
    目的 解决现有产品设计评价方法对用户情感偏好分析不够充分、时效性和客观性不足的问题,从感性工学出发,以叉车产品的感性评价为例,提出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产品情感设计评价方法。方法 首先,通过网络爬虫获取产品样本图库,基于感性工学(KE),建立产品感性意象调研问卷并展开实验研究,得到产品感性偏好评价数据集;其次,基于深度残差学习网络(Resnet)构建产品情感设计智能评价系统KE-Resnet101,将设计评价问题转化为设计方案偏好评价问题;最后,通过实例研究深入分析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分别建立Resnet50与Resnet152模型进行对比验证。结论 KE-Resnet101智能评价系统有较好的准确性与鲁棒性,能够快速优选出用户情感偏好度最高的产品设计方案,提升产品评价的效率、客观性和准确度。
  • 工业设计
    叶莉, 郭瑞晨, 苗茂超, 杭咏新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231-238.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22
    目的 探究微叙事结构应用于汉字动态中的设计策略,将非遗文化中的生僻字通过动态设计的方式,借助媒体工具与技术支撑进行创新性表达,拓展中国汉字文化在微媒体环境下的认知与传承路径,助力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播。方法 基于对微叙事社会语境下汉字设计发展问题与机遇的分析,结合微媒体技术特征和动态设计方法,总结出微叙事语境下视觉信息传播的生成逻辑与演化路径;进一步在延长认知时效、扩充信息容量、引导价值观念的指向下,进行了微叙事与动态设计联结的表征与内核解析,并从时间场域、空间场域、意识场域的多维视角完成了设计策略的构建。结果 选取了160个非遗生僻字作为设计对象,对其资源要素进行梳理、提取和整合,在设计策略的指引下完成设计逻辑推演与路径创新实践。结论 将微叙事结构引入汉字动态设计研究中,可以扩展汉字动态设计的研究视角、丰富微叙事设计的应用领域,同时也为非遗文化与非遗生僻字的推广与普及提供了新思路。
  • 专题:融智于形·交叉赋能
    钱晓松, 展九鼎, 马进, 窦金花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13-39.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02
    目的 本研究聚焦移动机器人领域,旨在系统梳理其研究现状与前沿热点,剖析形态演化与运动机制的演进逻辑,为技术创新及应用拓展提供理论参照。方法 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运用CiteSpace对WOS及CNKI数据库进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构建“作业环境—运动机制”分类框架,对不同类型移动机器人展开比较分析。结果 通过文献检索分析与案例分析,凝练出移动机器人七大核心设计趋势,为移动机器人未来功能升级与设计迭代提供理论支撑。结论 移动机器人功能与形态呈现出多元化演进态势,使其从单一功能载体逐渐发展成为能够深度覆盖工业制造、安防巡检、应急救灾等应用场景的复杂系统。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移动机器人不仅有助于重构生产作业模式与安全保障体系,更将成为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社会治理现代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力,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 设计研讨
    杜航, 宋晓利, 刘祎莹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439-448.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44
    目的 对晋作家具纹饰元素进行研究,从纹样特点、思想内涵和构图表现三方面内容进行分析,探索晋作纹饰元素在现代家居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调研和实物分析,收集晋作家具的纹饰样本,构建纹饰元素库;其次,采用因子分析法筛选影响力较大的晋作纹饰,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提取主要因子,评估其在现代家具中的适用性;最后,利用形状文法推演创新设计,生成符合现代审美及实用需求的设计方案。结论 通过系统化的设计方法,成功设计出具有晋作家具纹饰特点的现代家居设计,不仅传承了晋作家具的文化精髓,也融合了现代审美和功能需求,推动了传统家具纹饰的现代转化,为现代家居设计提供了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
  • 视觉传达设计
    郭琳, 张发松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4): 243-252.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4.025
    目的 解析梅洛-庞蒂的现象学理论对城市形象感官体验设计的影响,探究其在塑造城市形象中的作用路径。方法 基于梅洛-庞蒂的现象学理论,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度审视京都、上海、纽约、北京、苏州的感官体验设计实践案例,全面验证现象学理论在东西方国际大都会及传统古典城市中的普遍适应性。结果 现象学理论中的身体主体性、意向性和存在主义等核心要素为城市形象感官体验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加深了城市与用户间的情感联系,增进了城市与用户间的情感和参与度。结论 现象学理论为城市形象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推动了城市形象设计从单一视觉符号到多维度感官体验的转变,丰富了城市形象设计的内涵,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 设计智创·面向智慧城市和生态环境的智能产品设计
    汤娜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4): 491-501.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4.050
    目的 从信息社会到智能社会、从智能城市到智能社区,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打造多角度、多领域的综合类智能社区生活服务应用程序应运而生。本文探讨智慧城市框架下智能社区的智能生活管家程序用户界面设计研究。方法 分析当前社区生活管家应用程序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提高社区与居民的交流效率和便捷生活的智能社区服务模式理念下,结合新时代智慧社区的责任和任务,提出智能生活管家应用程序用户界面的设计原则,通过应用情感化设计、设计心理学、人机工程学及用户界面设计等设计原则,研究智能生活管家应用程序用户界面设计。结果 设计完成智能生活管家应用程序“猫管家”APP,提高居民社区生活的便捷性。结论 总结智能社区生活管家应用程序的设计理念、功能框架、用户界面设计和设计实践,为实现智能、人文、宜居的现代新型智能社区服务,进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同时,探索将智能生活管家程序与基于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其他新型互联网应用相链接,适应未来万物互联的服务产品生态模式,为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 工业设计
    张莉雪, 陈香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4): 147-154.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4.016
    目的 利用KANO-FBS-知觉图的集成设计方法,促进游戏化运动社交产品的设计创新,增加游戏化运动社交产品的用户黏性。方法 基于游戏化理论得出运动社交过程中用户在社交、授权、未知、拥有等四个方面需求,利用KANO模型对需求进行层次分析,得出基础需求、期望需求,以及兴奋需求。借助FBS映射工具进行用户需求的转化,使用知觉图得出运动社交交互产品各功能模块的设计优先级级别,最终得出运动社交产品交互系统的设计点。结果 KANO-FBS-知觉图的集成设计方法指导了游戏化运动社交产品交互系统的设计流程,促进了运动社交产品设计实践的创新。结论 游戏化理论拓宽了运动社交类产品的理论应用范围;KANO-FBS-知觉图的集成设计方法的使用为运动社交类产品的设计实践提供了参考。
  • 设计研讨
    周作好, 付丹丹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4): 446-458.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4.046
    目的 基于中国知网(CNKI)相关文献,运用知识图谱技术剖析国内陶瓷产品包装的研究热点与未来趋势,为陶瓷产品包装的进一步探索与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借助CiteSpace软件工具,首先选取2010—2024年间CNKI收录的、以“陶瓷包装”为主题的126篇文章作为基础研究数据;其次,通过使用文献计量分析软件绘制各类知识图谱;最后,通过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所需数据,深入剖析陶瓷产品包装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及未来发展方向。结果 我国陶瓷产品包装领域的研究比较波折,对陶瓷产品包装领域的研究、研究者之间及科研机构间的合作仍需加强,发掘其潜在价值。结论 陶瓷产品包装将朝着绿色环保、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注重跨学科融合,拓展市场应用,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 设计研讨
    王薇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4): 341-344.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4.035
    目的 通过研究中国传统的竹文化的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以及当代文创产品设计中的运用路径,旨在为现代文创产品的设计提供新的灵感和理论支持。方法 从竹类植物的象征意义与文化内涵入手,分析竹文化在当代文创产品设计中的运用路径,并采用案例研究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竹文化文创产品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设计理念、方法及市场反响。结论 中国传统竹文化在当代文创产品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设计灵感,能够丰富产品的文化内涵,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设计师应该将传统竹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文创产品,这不仅能够传承竹文化,还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