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专题:融智于形·交叉赋能
    宫晓东, 龚迁, 杨茜, 高建朝, 刘毓舜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1-12.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01
    目的 梳理远程机器人操控终端人机交互设计的发展现状,探索其发展趋势,为未来拓展这一领域的设计研究提供方向参考。方法 基于近年工程心理学、人因工效学、人机交互、自动控制等相关、相近领域的相关研究,提出远程机器人操控终端人机交互设计面临的三个典型问题,包括操作者角色转变带来的情境意识下降、主从端物理空间分离带来的感知通道受限,以及信息传递延迟带来的感知和操控难以同步,对系统人机协同效率、任务的有效完成带来挑战。结果 针对以上典型问题,从人机功能协作、情境空间感知增强与交互感知增强三个维度总结、分析研究与实践现状。结论 指出关注远程操控系统特性带来的典型问题,从操控者感知与控制增强的视角审视其显控界面交互设计,基于合理的人机功能分配,将多感官协同与智能化有机结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为远程操控机器人终端的人机界面设计研究提供设计思路与参考。
  • 专题:融智于形·交叉赋能
    巩超, 宋欣儒, 张龙, 郑雨薇, 金硕, 朱家谊, 汤羽京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83-96.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07
    目的 为解决采摘机器人产业化进程中“功能实现与用户体验脱节”的问题,旨在构建一套以用户体验为导向的功能识别与优化路径,提升人机装备交互系统的适配性与用户满意度。方法 首先,采用扎根理论,聚焦装备特性,从现有文献中提炼蔬果采摘机器人核心功能,构建功能框架;其次,结合用户行为特征和典型使用情境开展用户调研,融合深度访谈与Kano模型识别影响满意度的核心功能要素;最后,基于FBS模型构建“功能-行为-结构”映射,并利用TRIZ发明原理,为化解设计矛盾生成创新设计方案提供理论指导。结果 通过结合典型用户场景下的主观评估,引入JACK人体工效仿真工具对关键交互动作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优化方案在操作便捷性、协作安全性等方面表现优异,显著提升用户满意度。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用户体验导向功能识别与设计优化路径,强化了功能逻辑与体验感知的协同,FBS-TRIZ融合策略为解决蔬果采摘机器人产业化进程中的用户体验瓶颈提供了规范化、可复制的参考框架,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潜力。
  • 专题:融智于形·交叉赋能
    钱晓松, 展九鼎, 马进, 窦金花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13-39.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02
    目的 本研究聚焦移动机器人领域,旨在系统梳理其研究现状与前沿热点,剖析形态演化与运动机制的演进逻辑,为技术创新及应用拓展提供理论参照。方法 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运用CiteSpace对WOS及CNKI数据库进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构建“作业环境—运动机制”分类框架,对不同类型移动机器人展开比较分析。结果 通过文献检索分析与案例分析,凝练出移动机器人七大核心设计趋势,为移动机器人未来功能升级与设计迭代提供理论支撑。结论 移动机器人功能与形态呈现出多元化演进态势,使其从单一功能载体逐渐发展成为能够深度覆盖工业制造、安防巡检、应急救灾等应用场景的复杂系统。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移动机器人不仅有助于重构生产作业模式与安全保障体系,更将成为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社会治理现代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力,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 工业设计
    薛遥, 柴晶, 江月亭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182-192.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17
    目的 准确获取用户需求,提升老年驾驶员在使用汽车人机交互界面时的用户体验。方法 构建一种集成KANO模型、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以及公理设计(Axiomatic Design,AD)的研究范式。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初步确立用户需求,运用KANO模型划分用户需求属性;其次,介入AHP建立层次分析模型,通过构建判断矩阵确定每一类属性下的需求权重;然后,结合AD理论完成需求-功能-设计的转译,形成产品设计要素;最后,指导设计出一款满足老年用户需求的车载人机交互界面。结果 设计方案的SUS系统可用性评分为80.9,评级为A,表明该设计方案整体用户满意度较好,具备较高的可用性。结论 该研究范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一模型研究的不足,能够为适老化人机交互界面的决策提供更深入、全面的需求分析和决策支持,使其能够更科学地制定设计方案,也为适老化设计与同类型产品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 工业设计
    李振鹏, 胡波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173-181.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16
    目的 以具身认知理论为指导,分析儿童具身特征,挖掘纸质玩具的用户需求,获取相应的设计路径,为儿童纸质玩具设计提供优化方向。方法 将具身认知理论与AHP-QFD结合引入儿童玩具设计中,分析儿童具身特性,获取纸质玩具的用户需求要素,采用 AHP 筛选重点需求,映射拓展得到相应的设计要求,借用QFD量化需求要素与设计要求之间的相关度并排序,最后明确设计优化方向,指导儿童纸质玩具优化设计。结果 获得5项用户重点需求要素以及符合用户需求的4项必要性设计要求,3项重点关注型设计要求,4项魅力型设计要求,并以此展开优化设计,满足了儿童发展需求,提高了用户满意度。结论 具身认知理论与AHP-QFD结合,从感知层、行为层与情景层三个层面获取了用户特征与产品的用户需求,明确了设计实践优化方向,探索了“具身认知理论分析儿童用户需求、指导玩具设计”的设计研究路径,降低了具身认知理论与设计实践、儿童需求与玩具设计之间的偏差,为儿童纸质玩具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 工业设计
    叶莉, 郭瑞晨, 苗茂超, 杭咏新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231-238.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22
    目的 探究微叙事结构应用于汉字动态中的设计策略,将非遗文化中的生僻字通过动态设计的方式,借助媒体工具与技术支撑进行创新性表达,拓展中国汉字文化在微媒体环境下的认知与传承路径,助力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播。方法 基于对微叙事社会语境下汉字设计发展问题与机遇的分析,结合微媒体技术特征和动态设计方法,总结出微叙事语境下视觉信息传播的生成逻辑与演化路径;进一步在延长认知时效、扩充信息容量、引导价值观念的指向下,进行了微叙事与动态设计联结的表征与内核解析,并从时间场域、空间场域、意识场域的多维视角完成了设计策略的构建。结果 选取了160个非遗生僻字作为设计对象,对其资源要素进行梳理、提取和整合,在设计策略的指引下完成设计逻辑推演与路径创新实践。结论 将微叙事结构引入汉字动态设计研究中,可以扩展汉字动态设计的研究视角、丰富微叙事设计的应用领域,同时也为非遗文化与非遗生僻字的推广与普及提供了新思路。
  • 设计研讨
    陈凌云, 沈法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384-392.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38
    目的 探究数字设计驱动下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向网络表情符号转译的机制与路径,旨在提升非遗文化的传播力、增强年轻群体的文化认同感,并探索非遗文化数字化保护与活化利用的新途径。方法 基于符号学、网络传播学和设计学理论框架,结合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系统分析河北非遗符号特征及表情符号设计规律,进而提出转译策略与设计形式。结果 构建了“形-色-意”三位一体的转译模型,提出了“以数字符号美学为指导”“以网络社交平台为依托”“以情境化应用为落地”的三大转译策略,以及“元素体系化”“风格创新化”“设计规范化”“应用多元化”的四维设计形式。结论 开发河北非遗文化网络表情符号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非遗资源,还能提升其在数字时代的社会影响力和商业价值,为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创新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
  • 专题:融智于形·交叉赋能
    孙军强, 刘建国, 刘涛, 史青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50-59.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04
    目的 针对传统欠驱动机器人设计方案评估方法在效率、准确性与自动化水平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图文多模态的大模型评估方法。方法 首先,构建由结构参数、设计文本与结构图像组成的三模态输入体系,并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标准化与统一预处理;其次,分别利用多层感知机、预训练语言模型BERT与视觉Transformer对三类模态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并通过交叉注意力机制实现多模态深度融合;随后,设计非线性映射网络完成融合特征与功能性、安全性、控制性能等核心指标之间的建模关联;最后,借助本地部署的DeepSeek-VL R1 7B大型语言模型,自动生成结构化评估报告,实现从“特征理解”到“语义输出”的智能化转化。结果 实验基于搭建的欠驱动机器人数据集,采用300组设计方案进行模型训练并以某型桥式吊车欠驱动系统设计为案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评估结果 与专家打分之间的平均偏差为1.8%,相关性系数为0.94,自动生成的文本报告具备良好的专业性与工程实用性。结论 所提出的评估方法融合多模态语义建模与语言生成能力,显著提升了欠驱动机器人设计方案评估的智能化、标准化与可解释性水平,为复杂工业装备的设计质量控制与智能决策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 特别策划
    辛向阳, 田青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97-104.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08
    目的 从经济学的视角解读服务设计的战略本质,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在服务设计过程中运用设计思维构建微观场景体验和规划宏观战略,从而实现更高层次的价值创造作用。方法 首先,借用经典名画《清明上河图》中描述的市井生活场景,阐明服务业由来已久的事实,从时间维度上打开理解服务业和服务设计的新的视角;其次,分别分析消费端需求和服务供给能力的层级,并展开讨论二者相互牵引所带来服务创新升级的驱动力;最后,结合对服务业、服务设计、需求层次、供给能力等概念的解析,从服务设计内容特征、服务商品的整体解决方案特征、组织的主体作用等方面解读服务设计的战略本质。结论 需求层级和服务提供商供给能力相互牵引,不断地打破原有的供需平衡,推动服务业和服务设计的创新升级。服务设计的内容本质是组织和行为的设计。理解服务设计的内容本质和组织的主体作用既是设计思维在更高层次发挥价值创造作用的理论基础,也是设计师成为战略决策者的前提。
  • 工业设计
    葛仕钧, 孙远波, 崔因, 王晨曦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4): 1-8.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4.001
    目的 综合评述设计思维的认知神经研究现状,为设计研究者开展相关实验提供方法论指导。方法 采用主题分析法,对国内外近5年设计思维的认知神经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和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影响设计思维的关键因素包括设计师个体特征、设计问题类型、信息刺激和概念生成方法,从实验方法论角度探讨了实验构建要素、研究问题与脑成像技术的匹配、数据处理与分析以及研究局限性。结论 认知神经科学为设计思维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未来应整合社会科学、生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范式,探索新技术背景下的设计思维模型,并在实践层面上推进该方法在设计工具开发、流程优化和教育改革等领域的应用。
  • 专题:融智于形·交叉赋能
    张帆, 娄焕志, 黄晓峰, 孟雨可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40-49.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03
    目的 针对工业设计流程中触觉反馈缺失问题,通过量化触觉参数构建触觉设计测试系统,建立融触觉设计人机适配研究方法,推动经验驱动型设计向体验驱动型设计转型。方法 构建包含低成本触觉手套与上位机控制系统的交互平台,通过30名专业设计人员三种把手尺寸的触觉盲测,结合SUS可用性量表与皮尔逊相关性分析,从操作准确率(客观)与功能适配性、佩戴体验(主观)多维度评估系统效能。结果 触觉反馈使设计尺度感知准确率达81%,验证其决策有效性;SUS得分72.1分表明系统具备良好可用性;皮尔逊系数显示佩戴舒适度与手指灵活性显著影响决策效率。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融触觉交互系统通过量化触觉体验数据,有效提升人机尺度设计迭代精度,其轻量化特性与模块化架构为装备设计提供高适配性解决方案,建立的“融触觉设计流程方法”为工业设计经验设计向体验设计转型提供了方法论支撑。
  • 专题:融智于形·交叉赋能
    王嘉怡, 杨志云, 郭道京, 马进, 王守慧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73-82.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06
    目的 针对仿生机器人启发设计中存在的工程-生物跨领域知识重用和知识推理方法研究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功能实例建模和BioTRIZ的系统化知识表示与设计类推方法。方法 首先提出了面向仿生机器人启发设计的跨领域功能实例建模方法,用于设计过程工程和生物实例的知识表示和实例建模。之后给出了基于功能实例检索和BioTRIZ的仿生机器人启发设计跨领域类推方法。在功能实例检索中,通过功能推理和相似性度量,根据所需功能检索生物实例。在BioTRIZ中,仿生机器人设计问题首先经过抽象,然后被转换为一组冲突对。最后,通过矛盾矩阵索引创新原理并在相应的创新原理下检索该功能相关的生物实例,将其映射到工程领域实现医用穿刺注射机器人仿生止回阀创新设计。结果 通过将功能实例建模和BioTRIZ相结合,能够实现仿生机器人启发设计中的知识表示并支持工程-生物跨领域设计类推推理。结论 基于功能实例建模和BioTRIZ的系统化知识表示与设计类推方法,不仅提高了设计效率,还为仿生机器人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工具和方法。
  • 工业设计
    刘鑫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162-172.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15
    目的 儿童家具不仅应提供基本功能,还应具备辅助儿童尽情玩耍的功能,顺应儿童身心发展需求。根据儿童不同阶段的心理及行为,综合解决用户动态变化的需求和设计矛盾,提出基于KANO-QFD-TRIZ集成理论的儿童成长家具设计方法。方法 首先,通过前期用户调研,挖掘收集用户的动态需求;其次,利用KANO模型与QFD质量屋对用户需求展开定量分析,得出设计特性的优先级排序,将用户重点需求转化为技术需求;最后,运用TRIZ理论进行方案的推演,针对矛盾提出解决方案,应用到儿童家具设计实例当中,设计出满足孩子娱乐、休闲、互动与学习的儿童成长型家具。结论 基于KANO-QFD-TRIZ集成理论的家具设计方法结合用户需求的定量分析,可为成长型家具设计提供思路。
  • 设计研讨
    卢颖, 申正义, 马宇昆, 解全娜, 张岚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349-356.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33
    目的 为改善银龄老人的移动医疗检测环境,提高银龄老人在医疗检测过程中的舒适性和检测效率。方法 通过对银龄老人移动医疗检测装备的分析,确立银龄老人的医疗检测姿态;选择JACK仿真分析软件,对银龄老人在移动医疗检测过程中的可视域、可达域以及舒适度进行仿真研究。根据仿真分析结果,对移动医疗检测装备座舱进行设计改进。结果 经过改进设计方案的仿真分析验证,银龄老人的体检舒适度和体检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满足银龄老人个体差异性的需求。结论 通过JACK仿真分析软件,对银龄老人移动医疗检测装备座舱进行仿真分析,能够有效识别现有设计中的人机缺陷,提高方案中的人机设计合理性,为今后移动医疗检测装备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 设计研讨
    徐青, 刘赞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357-364.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34
    目的 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日常生活美学视域下的创新设计策略,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和谐统一,推动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方法 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深入剖析日常生活美学的理论发展,确立其对非遗创新设计的理论支撑。通过案例研究等实证手段挖掘了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的审美价值,探索了其在创新设计中的美学转化。结果 非遗创新设计策略不仅能够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融合,还能提升公众的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此外,还提出一系列设计原则,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建议。结论 通过定性分析与实证研究,非遗创新设计策略已被证实能够有效地结合传统美学与现代审美,增强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达成研究初衷。所提出的设计原则不仅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实践指导,更对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构建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具有深远的意义。
  • 工业设计
    温凯超, 王亚韶, 温蕊擎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239-249.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23
    目的 为明代珐华器纹样的当代创新设计转化与文化传播提出新路径和方法,追溯其文化内涵及当代创新转化。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拍卖会走访调查、基因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法,对明代珐华器的纹样进行研究。首先,基于文化基因理论,对该纹样溯源,从形态、色彩、装饰工艺基因方面进行文化基因解析,再经过对形态基因采取专家评价和权重定量分析,构建出珐华器纹样的基因谱系库。其次,从形状文法的推理公式及流程着手,选取基因库中经提取简化的纹样,进行基本单元的生成和衍生性推演,从而形成创新图案。在产品、用户需求侧的定量分析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以茶咖具的包装作为产品载体,搭配衍生的配套设计物料,共同赋能珐华器纹样的当代价值转化及应用。结果及结论 溯源与推衍是珐华器纹样传承创新的基本路径,以珐华器纹样的形态、色彩、装饰工艺基因构建基因谱系库和文化基因的演化和应用,可以为珐华器纹样的现代转化研究提供研究范式,为当代珐华器纹样的创新设计提供参考。
  • 工业设计
    徐栋, 林幸民, 潘培玲, 黄晓珑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212-220.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20
    目的 基于心流理论,开发出一款满足宅青年需求的娱乐运动设备。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用户需求,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宅青年需求的优先级,使用QFD(质量功能展开)将用户需求转化为设计规格,结合AD(公理化设计)映射设计参数,确保产品设计的一致性和功能的合理化实现。采用GRA(灰色关联分析法)来评估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结果 以优化后的AR眼镜设计为例,提出了一种能够在娱乐中兼顾运动效果的宅青年产品设计思路,通过专家灰色关联评估,发现该设计在引导互动、社交协同等关键指标上表现出色,与其他同类产品对比后表现最优。结论 研究结合定量与定性的整合方法,验证了心流理论与整合方法的合理性,有效提升了用户的沉浸互动式体验,在相关娱乐运动领域具有指导意义。
  • 专题:融智于形·交叉赋能
    刘毓舜, 宫晓东, 王赟, 李泓, 龚迁, 李欣颜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60-72.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05
    目的 提出面向机器人集群显控系统界面中典型功能模块的信息设计策略,旨在构建“自下而上”界面信息与“自上而下”用户需求相匹配的视觉可供性,提高用户在集群控制情境中的决策绩效。方法 基于目标识别任务的用户决策路径,提取“自上而下”的信息需求,结合可供性理论与交互设计五要素构建“自下而上”的界面信息设计策略;在设计实践环节基于设计策略产出可交互原型,并开展对比实验以验证设计策略的有效性。结果 运用了可供性设计策略优化后的方案,其决策时间、认知负荷水平、瞳孔直径、视线折返次数等数据结果 均优于原方案。结论 基于可供性理论提出的设计策略有助于提升用户的决策绩效,为复杂信息界面的设计提供设计方法和思路。
  • 工业设计
    颜羽鹏, 姜可, 张靖宇, 明世杰, 何自强, 石星辰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4): 23-35.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4.003
    目的 多任务协同是未来交通情报指挥的主要形式,为应对交通情报信息系统人机交互中的诸多挑战,梳理和分析了人机协同决策技术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研究思路,为将来的技术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方法 从交通情报信息系统概念和人机协同决策技术需求出发,结合人机协同决策技术特点,对系统的实现方式和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 复杂多变的交通态势增加了指挥人员进行情报研判,并做出准确决策的难度,而人机协同决策技术促进了人与智能系统的精准协作。结论 交通情报信息系统中,认知负荷过载和任务分配不合理是当前学界面临的挑战。人机协同决策技术以协同任务调度和联合认知决策为着力点,通过任务复杂度评价、任务分解和任务融合降低系统认知负荷,提高指挥决策效能,对未来交通情报信息系统的发展和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 设计智创·多场景融合的智能安防系统数字化协同设计与优化研究
    邵巍巍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557-565.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54
    目的 随着智慧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老年人在使用智能安防系统过程中频繁遭遇操作复杂、反馈不明等问题,严重影响其使用意愿与安全感。本文基于人机交互设计视角,聚焦智慧社区安防系统中老年用户的使用体验。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老年人群体在使用安防系统时的需求与反馈,结合人机交互设计理论,提出针对老年用户的界面与功能优化方案。进行原型设计并通过用户测试收集反馈,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评估系统的可用性和用户满意度。随后,结合典型任务场景开展交互流程重构与界面原型设计,并通过用户测试与语义差异量表等方式进行定量与定性评估。结果 优化后的系统在操作成功率、理解准确率、情感满意度等多个维度均显著提升,老年用户的技术焦虑感显著下降。结论 智慧社区安防系统应强化适老化交互逻辑,重视界面中的文化语义与脆弱性关怀机制,以实现技术普惠与代际共生的双重目标。
  • 设计研讨
    冯安然, 丁路, 高圣雨, 赵星宇, 柯佳明, 刘勇, 周梦烨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471-483.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47
    目的 智能产品设计是当今工业设计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其发展进程有助于了解智能产品设计的现状、趋势和热点,为设计方法的改良与创新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 采集和整理了2010—2023年期间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智能产品设计相关文献数据,采用CiteSpace软件构建智能产品设计文献关键词知识图谱,采用桑基(Sankey diagram)图对关键词维度的知识碎片流动特征与属性进行归类。结果 从关键词维度对智能产品设计领域文献进行深入可视化分析,以关键词聚类、共现、突显等数据摸清智能产品设计研究发展进程和趋势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论 智能产品设计是跨学科研究,研究方法具有模糊的学科边界和交叉的学科属性,未来发展应聚焦于用户体验、深度学习与数字孪生三个方向。
  • 工业设计
    何金翰, 成思源, 陈锦成, 杨雪荣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105-111.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09
    目的 针对已有产品的缺陷分析及改进设计过程,利用可拓理论对功能流模型进行形式化描述和拓展,提出了一种结合功能流模型和可拓蕴含系分析的产品创新方法。方法 首先,建立产品功能流模型并识别缺陷流路径,将缺陷流与可拓理论中的蕴含系分析方法结合,构建缺陷流可拓模型及蕴含系分析树;其次,获得细化后的缺陷流路径并对其待改进事元与物元进行复合;最后,对复合结果进行拓展分析和可拓变换,从而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实现对产品的创新设计。结果 将该方法应用于禽屠宰定位放血装置的缺陷问题,验证了其可行性,为创新设计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结论 该方法从功能流中的缺陷出发分析其相关因素,通过拓展分析和可拓变换形成解决方案,为改进产品中存在的不足功能提供了指引。
  • 工业设计
    胡鸿, 唐煜霖, 高士明, 石倬瑜, 崔曼筠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123-130.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11
    目的 通过对农村养老“医”“养”现状的分析,探讨提升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设计策略。方法 以山西省临汾市北平镇农村养老服务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三阶段编码程序对案例进行分析,确定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定位,绘出以北平镇为例的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蓝图,提炼出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设计策略并进行用户评价。结论 针对扎根理论总结的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五个主要范畴,提出在服务设计整合资源构建的服务系统基础上,以包容性设计扩展服务对象满足更多用户需求、以劝导性设计在服务过程中引导用户健康行为的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设计策略。
  • 工业设计
    刘晶, 宋秀秀, 曾梓珊, 余佳, 孙雯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144-153.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13
    目的 为解决输液坐具设计方案的优选问题,提出一种集成AHP-CRITIC-FKM-TOPSIS模型的理论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输液坐具设计方案决策中。方法 首先经由用户访谈、专家咨询等方式构建评价指标层次模型;然后借助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CRITIC权重法(Criteria Importance Through Intercriteria Correlation,CRITIC)求解评价指标的主客观权重,进而确定组合权重,同时考虑用户满意度偏好引入模糊卡诺模型(Fuzzy Kano Model,FKM)获取评价指标属性类别,据此对组合权重加以修正;最后运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得出设计方案的贴近度,以完成设计方案的优劣排序与优选。结论 AHP-CRITIC-FKM-TOPSIS集成模型帮助设计人员解决多方案决策过程中的优选问题,同时融合用户满意度偏好以使方案优选结果更加符合用户期望。
  • 工业设计
    王馨宜, 孙培贤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154-161.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14
    目的 为了更加合理地指导设计,并从多个户外哺乳坐具设计方案中选出最优解,给设计过程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 首先借助用户访谈以及专家咨询等方式提炼,并确定有关户外哺乳坐具的设计需求,形成设计评价指标;其次基于AHP和CRITIC分别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再次引入重要度调整函数,求解出各项评价指标对应的组合权重,指导方案设计;最后运用TOPSIS对设计方案进行排序,确定设计方案一为最佳选择。此外以常见的评价方法进行验证评价,均得出设计方案一为最佳方案。结论 实践证明将AHP-CRITIC-TOPSIS模型应用于户外哺乳坐具设计分析中,能准确有效地识别出最佳方案,可为设计人员在户外哺乳坐具设计过程中提供决策依据,同时融合主客观的多维数据的分析方法使得权重的确定过程更加合理,更能检验设计方案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 工业设计
    孙铭禧, 蒋博全, 赵智峰, 刘欢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201-211.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19
    目的 旨在打破老年群体在代际沟通中的沟通壁垒,通过客观获取代际沟通中老年群体的用户需求,完成一款促进代际沟通的适老化产品设计方案。方法 首先,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框架,对代际关系差异及老年用户需求进行定性分析,提取产品指标并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其次,运用AHP-DEMATEL模型计算各产品指标要素的加权权重值、关联权重值及其相互关系;最后,计算混合权重以综合确立关键用户需求,指导设计方案完成。结果 明确了代际沟通中老年人群需求的3个主题、8个亚主题及适老化产品设计指标重要性,完成了适老化产品设计。结论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在设计学领域可有效用于用户需求的综合分析;AHP-DEMATEL模型能够确立并验证产品设计中多指标的重要性,有效降低代际适老化产品设计中的模糊性,为相关老年产品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 视觉传达设计
    欧阳武旻, 杜鹤民, 蒋俊杰, 韩永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274-285.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26
    目的 基于美学设计视角,将主客观权重与加权秩和比方法相结合,运用于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评价及优选体系,进行客观且科学的排序,满足用户诉求,提升满意度及体验感,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提升汽车企业竞争优势。方法 首先基于文献分析、市场调研及用户访谈法,提炼出用户对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美学需求,并通过Kano模型明确用户需求属性,筛选、整合为设计评价指标;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求得主观权重,结合客观赋权法(CRITIC)进行组合赋权,得出各评价指标综合权重;最后,运用加权秩和比法(WRSR)对设计方案展开优选。以4种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设计为案例,详解评价模型及路径。结果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评价体系中简洁属性最重要,子准则层中图形信息复杂度低、界面布局清晰合理、细节元素表现精致、关键内容置于中心、动态信息交互形式、专业性及品质感强以及色彩对比清晰可用是重要性高的指标。根据融合指标权重计算的WRSR拟合值排名,方案三为最佳设计案例。结论 通过构建的界面评价体系及设计策略,可为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设计提供有效参考。综合运用AHP-CRITIC-WRSR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美学评价优选模型,能量化用户诉求及偏好,更为合理且精准地评价方案优劣,做出有效决策,提升用户体验。
  • 设计研讨
    汤繁稀, 杨钦, 高尚卿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449-459.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45
    目的 运用新的设计研究框架,结合机器学习算法为座椅设计提供可持续设计方法指导。方法 量化座椅特性和使用者的情感认知,运用感性工学(KE)在两者之间建立起清晰的映射联系。随后,采用PSO-SVR(优化粒子群算法的支持向量回归)模型,深入探索座椅特征与用户情感认知间的非线性关联,拟合最佳曲线。最后基于训练完成的模型进行实验,以精确预测用户的情感认知。结果 以KE-PSO-SVR模型设计的座椅,可精准高效地捕捉用户认知与座椅特征间的非线性联系,能够更加有效贴合设计需求,提升用户满意度。结论 此设计模型为家具设计领域注入了新视角,为家具设计创新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 设计研讨
    雷锋钰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393-399.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39
    目的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研究日昇昌历史文化资料,探索其物质及精神符号,结合具体的艺术设计方法论述日昇昌现有的文创产品,为日昇昌及其他景区文创的研发提供借鉴意义。方法 通过对日昇昌历史发展、行业特点、票号业务、文物资料的研究,得出具体的物质及精神符号。然后,基于用户需求,运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对日昇昌符号感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通过重构、同构及装饰具体探讨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法,功能实用、视觉美观、传情达意是具体的文创设计目标。最后,通过文化性、创意性、产品性对日昇昌实际案例进行探讨。结论 用户需求是解决“高产量、低销量”文创产业困局的手段,基于大量的实证调研,形成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文创研究方法,强调文化是基础、创意是关键、产品是根本,将有效为地方文创的发展贡献力量。
  • 设计研讨
    牛志远, 刘伊林, 王玲秋, 尹晓彤, 张蕴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400-411.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40
    目的 选取唐代标志性建筑,南禅寺大殿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融通的创新手法,为设计具有中国优秀传统空间营造文化的木结构建筑衍生品提供创新思路。方法 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和唐代营造尺公示法验证,阐述南禅寺大殿空间营造工艺设计的方法与传承路径,探讨工艺特征的创新性转化、数据可视化、传承实践,以及社会交互等设计方法,以促进传统空间营造工艺的文化传播和文化因子的设计传承。结论 考证了唐代南禅寺大殿空间构图设计特征,提炼了当代传承设计耦合传统空间营造工艺的智创路径,并以南禅寺大殿为原型进行了设计传承实践,探讨“中国式现代化”传统空间营造工艺的科学范式与设计传承方法。
  • 设计研讨
    杨小乐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374-377.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36
    目的 于全球化文化多元共生的时代格局下,本研究精准锚定非遗传承与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交互融合的前沿课题。深度阐释非遗文化所承载的历史记忆、技艺精髓以及文创产品设计所遵循的创新理念、用户导向原则,以此为基石探究二者融合衍生的独特价值,涵盖文化延续、经济增值、审美重塑等维度。方法 研究中,广泛搜罗国内外成功范例,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比研究法,抽丝剥茧梳理出二者融合的策略。剖析得出,珍视非遗瑰宝在凝聚民族精神,丰富文化图谱方面的核心价值,精准捕捉其与当下快节奏生活下民众审美诉求、商业逻辑的共鸣点。结论 实践推进层面,着重从四大关键路径着力,一是回溯非遗本源,深度提炼文化基因,灵动运用于文创产品外观、功能构思;二是矢志不渝走品牌深耕之路,以故事性、独特性塑造IP;三是紧贴市场波动,敏锐洞察消费潮流风向,让文创设计与时俱进;四是大胆跨界,引入虚拟现实、智能交互等前沿科技,为非遗文创注入数字活力,促成深度交融。
  • 工业设计
    臧丹, 谢玉梅, 巩淼森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4): 9-22.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4.002
    目的 面向复杂社会系统中的抗解问题时,设计师将系统工程疆域的系统设计(systems design)迭代升维到基于软系统方法论的系统性设计(systemic design)。方法 从复杂社会系统中的设计挑战着手,对系统设计的适用性进行反思,通过梳理系统性设计(systemic design)的概念发展和相关定义,界定了系统性设计是一个包含整体性的系统思考、建构性的设计过程和融合性的干预策略等具体内涵的思维方式,并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系统性的心智模式-迭代性的实践方法论-适应性的方法和工具集”三层次系统性设计思维框架。结论 通过文献梳理和理论思考,并结合作者在乡村开展的系统性设计实践,挖掘系统性设计在传统和新兴设计领域中的设计价值,引导设计师借助系统性设计在各专业领域促进系统变革。
  • 工业设计
    柳奕鸣, 高琳, 李佳欣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4): 186-198.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4.020
    目的 当前儿童参观博物馆的体验较差,通过游戏化策略介入服务设计来改善博物馆儿童的观览体验,提高儿童主动观览意愿。方法 首先,运用服务设计的思维和方法,通过用户访谈、用户旅程图和调查问卷对河南博物院学龄儿童观览现状进行调研,从情感层和感官层分析儿童观览博物馆时的心理特点和博物馆的展陈特点,总结出服务中的痛点。其次,将提高儿童主动参与作为切入点,定义游戏化设计原则,构建出基于DMC系统的游戏化模型并采用八角行为分析法该模型进行分析和优化。结果 设计出适配学龄儿童情感和感官需求的博物馆游戏化观览服务系统,并以“博乐游”APP设计实践为例进行了具体阐述,得到了被测者的认可。结论 在服务中介入游戏化,在提升用户参与、兴趣维持和体验质量等方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博物馆儿童的观览体验,增强儿童对文化知识的吸收效率,提高其主动观览意愿。
  • 设计研讨
    刘鑫, 燕梦娜, 李轶南, 闫胜昝, 侯亚婧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4): 402-408.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4.041
    目的 对文旅融合视域下的乡村户外公共设施进行了梳理与策略探析。方法 从文旅融合的角度,进行田野考察,总结乡村户外公共设施的重要作用和发展现状,总结归纳乡村户外公共设施的设计理念,探讨设计策略,进行设计实践。结果 得出乡村户外公共设施对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总结乡村户外公共设施的定义、分类、设计策略。结论 乡村户外公共设施分为信息设施、休闲设施、卫生设施、交通设施、艺术设施等五大类,乡村户外公共设施设计理念是满足用户需求、抓住乡村特色、体现复兴时代,加强乡村户外公共设施设计有利于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从细节上完善乡村户外公共设施,促进乡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乡村的生态宜居,从而助推乡村振兴。
  • 视觉传达设计
    应慧, 方明亮, 颜莉, 王罗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4): 233-242.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4.024
    目的 针对当前各品牌包装色彩未能充分满足消费者感性需求和文化体验的问题,从消费者视角出发,深挖消费者对品牌包装色彩的文化体验和感性需求认知,转化为具体的包装色彩方向,以此提升品牌的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方法 基于消费者共情三层次理论,其中主要运用专家评审法和问卷调研的方法,挖掘消费者对品牌包装色彩的文化体验和感性需求认知,结合感性工学中的语义差异法进行测试,并量化消费者的色彩语义感性偏好,将感性偏好融入最终的包装色彩设计。结果 通过黄鹤楼卷烟包装色彩体系设计案例,验证了基于消费者共情和语义差异法的包装色彩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结论 基于消费者共情和语义差异法的包装色彩设计方法,定性与定量结合,得出具体客观的消费者包装色彩感性偏好,融入包装色彩设计中,使品牌的包装色彩设计能更好满足消费者的文化感受和情感心理需求。
  • 设计智创·多场景融合的智能安防系统数字化协同设计与优化研究
    孙迎峰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572-578.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56
    目的 在城市化加速拓展与城市交通安全风险日益复杂化的背景下,针对现有城市轨道交通安防系统缺乏动态人机权责分配机制的短板,旨在构建基于多模态感知与人机协同框架的智能安防系统,探索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稳定的模式与路径。方法 以安防数智化理念为指导,通过安全需求分析,探讨如何细化轨道交通站场安全节点,架构系统化的安防逻辑体系,以提升其感知效率、响应速度,以及乘客交互的舒适度与视觉体验。结果 提出了一套系统性的智能安防系统效能优化设计策略。结论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安防系统的解构与研究,完善了其整体安防结构,构建了站场安防系统线性逻辑优化的可借鉴范式。
  • 工业设计
    段金娟, 白哲闻, 雒平升, 孙凤傲, 郑蕾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4): 69-75.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4.007
    目的 解决现有产品设计评价方法对用户情感偏好分析不够充分、时效性和客观性不足的问题,从感性工学出发,以叉车产品的感性评价为例,提出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产品情感设计评价方法。方法 首先,通过网络爬虫获取产品样本图库,基于感性工学(KE),建立产品感性意象调研问卷并展开实验研究,得到产品感性偏好评价数据集;其次,基于深度残差学习网络(Resnet)构建产品情感设计智能评价系统KE-Resnet101,将设计评价问题转化为设计方案偏好评价问题;最后,通过实例研究深入分析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分别建立Resnet50与Resnet152模型进行对比验证。结论 KE-Resnet101智能评价系统有较好的准确性与鲁棒性,能够快速优选出用户情感偏好度最高的产品设计方案,提升产品评价的效率、客观性和准确度。
  • 设计研讨
    金澜, 冉佳丽, 吴春茂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365-373.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35
    目的 构建红色文化与非遗传承协同设计策略,并以多个红色文化场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为例进行设计实践。方法 首先,运用桌面研究法,对红色文化、非遗传承、协同设计进行概述;其次,运用实地调查法,对红色文化场馆和非遗制作体验基地进行调研;再次,运用策略提纳法,提炼出红色文化和非遗传承协同设计实施策略;最后,通过协同共创设计实践对相关策略进行验证。结论 本文提出的协同设计策略包括,在视觉化传播方面,融汇多元红色符号,协同共创非遗作品,增强红色文化全民辨识度;在多模态交互方面,整合非遗感官互动,活化红色文化内涵,提高红色体验全民趣味性;在参与式体验方面,创建参与式实践,体验红色非遗制作,提升红色文化全程感悟力。这有助于设计师运用该设计策略进行有效性设计实践。
  • 视觉传达设计
    王佳丽, 姚乙辰, 韦超现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296-303.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28
    目的 包装设计的视觉形象,向消费者传递产品信息和品质,是与消费者沟通的非语言性符号。消费者在购买饮品时,会通过视觉器官获得的信息进行味觉判断。包装设计中的色彩元素会带来味觉联想,通过分析罐装啤酒的色彩元素,探索是否影响味觉期待和感知判断,以及与品尝后的购买意向是否一致。方法 通过 Image Color Summarizer(颜色分析计算器)分析啤酒包装的色值整体占比,用SD分析法对品尝前后的味觉感知(啤酒的清凉感、刺激度、苦味程度、酒精浓度)进行评分比较,并对品尝后的购买意向收集反馈。结果 视觉对味觉认知有一定影响,色彩元素的不同,使消费者对罐装啤酒的期待感有显著影响。基于包装外观色彩判断的预期味觉和实际品尝后感知结果一致时,消费者的购买意向更高,因此消费者更容易接受感官判断和味觉认知相匹配的产品。结论 包装色彩感官情感心理活动是极其丰富微妙的认知过程,寻找出与人们感官情感相吻合的色彩语言,拓展包装色彩设计的空间,并设计出符合商品口味的色彩视觉形象,真正实现商品信息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交流。
  • 工业设计
    张世春, 王丽君, 邢子钰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2): 221-230.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2.021
    目的 为了提高VR节奏运动应用的可用性水平和用户体验满意度。方法 通过建立TAM技术接受模型与可用性之间的映射关系,确立可用性的评价原则,使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VR节奏运动应用可用性评价体系并计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值。选择代表性应用进行实例应用,收集用户体验反馈并结合隶属度的定量化处理开展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运动消耗量、技能学习、情绪调节、用户运动反馈、用户愉悦感和用户沉浸感是VR节奏运动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几项指标。其中,节奏性的互动设计结合适度运动消耗,在可用性上表现优异,可以满足用户的心理和使用需求。通过调节情绪和高度沉浸的交互,极大地增强了用户愉悦感,从而提高了用户满意度。结论 研究所构建的评价模型能够对VR节奏运动应用的可用性进行较为全面准确的评估,发现其中的可用性问题,为提高应用的用户体验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