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首页 当期目录

当期目录

  
  • 全选
    |
    专题:数智交通系统创新
  • 支锦亦, 牛征北, 黎睿臻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1-14.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轨道交通运维效率提升对智能远程检修的迫切需求,探究远程协作模式下虚拟团队的认知规律,为智能检修系统优化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采用文献调研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任务复杂度、信息透明度、工具可视化等要素对认知过程的影响机制,梳理虚拟协作中的关键认知特征。结果 揭示虚拟团队协作存在“自外向内”新型认知加工路径,归纳形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自外及内”的三元认知路径,以及“团队、任务、系统”三维度影响因素,并阐释数智技术(语音交互、电子指南、虚拟形象)对认知偏差的修正效应。结论 凝练虚拟团队认知协同特征,为轨道交通人机协同运维系统提供工效学依据,推动数智交通虚拟检修系统的高效落地。
  • 方卫宁, 王坤, 胡胜建, 方程乐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15-32.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随着铁路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列车驾驶舱作为人机交互的关键节点,面临着日益复杂的人因设计挑战。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界面布局、信息显示、操作负荷控制等局部问题,缺乏对驾驶舱人因设计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认识。因此,有必要构建系统性的驾驶舱人因设计研究框架,深入探讨当前的研究趋势与关键技术。方法 采用系统化的文献聚类与主题分析方法,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结果 从个体生理、物理环境、认知交互和系统协同4个层面构建了驾驶舱人因设计的研究框架,系统梳理了各层面的理论基础、关键技术及其典型应用场景。结论 基于所构建的研究框架,识别出当前驾驶舱人因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疲劳监测技术的局限性、物理环境控制的不足、认知交互的复杂性,以及系统协同的智能化程度偏低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发展应聚焦于智能化升级、人性化优化和极端环境适应性提升3个主要方向,为相关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路径。
  • 董文莉, 方卫宁, 王坤, 牛可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33-44.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情境意识(Situation Awareness, SA)作为反映驾驶员对列车运行环境认知能力的高阶心理变量,较传统的单一心理状态指标更能全面表征驾驶安全状态。为突破现有铁路司机心理状态监测手段的局限性,提升智能铁路行车安全体系的水平。本文基于眼动、心电和脑电3类生理数据,开展SA状态的多模态辨识研究。方法 针对SA状态难以动态获取、精确标注及可解释性不足的问题,提出覆盖SA诱发、标注、建模与解释的系统性研究方法,揭示多模态生理特征在SA辨识中的作用机制。针对生理信号非平稳性导致模型泛化能力受限的问题,构建混合特征选择策略的领域泛化方法,提升了模型在跨个体与跨会话条件下的适应性。此外,针对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 EEG)信号采集受限问题,构建基于潜在空间建模与条件生成机制的多模态学习方法,实现了在EEG模态缺失条件下的鲁棒SA辨识。结论 为构建高可靠性、高适应性的列车驾驶安全状态监测系统提供了理论与方法支持,提升列车驾驶人机协同系统的智能化与安全性。
  • 邱利伟, 龙思雨, 李琳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45-54.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随着亲子出行需求的增加,传统列车车厢在支持亲子出行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难以有效满足儿童及其家长在旅途中多层次的实际需求。方法 基于积极心理学中的PERMA模型,提出以提升亲子幸福感为导向的车厢设计理念。通过实地观察与深度访谈,构建涵盖正向、负向及期望的3类体验画布,并提炼出与PERMA五大维度(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与成就)相对应的情感需求指标。随后结合观察法与案例分析,归纳影响亲子幸福体验的设计因子,运用KANO模型识别其属性与优先级,最终构建“PERMA×KANO”策略矩阵,实现情感需求与功能配置的有机整合。结果 积极情绪与人际关系是影响亲子幸福体验的关键维度,儿童影音、阅读空间,以及家庭包厢类设计则是用户普遍关注的期望方向。同时,面向婴幼儿的部分魅力型设计因子在提升情绪价值与用户满意度方面表现出较大潜力。结论 既为亲子友好型列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方法路径,又为构建更具人文关怀的儿童友好型公共交通环境提供了实践参考。
  • 特别策划
  • 孟凯宁, 李娟, 钟婉汝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55-69.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梳理近10年我国低空农用无人机的研究进展,以工业设计为切入点,探索其赋能低空农业装备升级及智慧农业发展的可行路径。方法 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运用CiteSpace软件对2015年1月至2025年5月的相关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从应用场景、技术研发及工业设计3个维度,解析研究热点、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并提取工业设计赋能低空农业的核心要素。结果 界定了低空农用无人机的概念内涵;指出智慧农业与精准农业是当前低空经济背景下农业应用的主要方向;揭示低空农用无人机正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结论 基于文献分析结果,提出“创新应用场景-全流程功能优化-生态化服务设计-多学科技术融合”4个层面的工业设计赋能框架,为推动低空农业装备智能化升级与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 工业设计
  • 王年文, 孙雪晴, 赖禹锡, 张艺滢, 王翠杰, 刘迎洁, 许博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70-80.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从腕关节康复产品人机穿戴适配性角度出发,通过腕关节肌骨构型特性映射出具体腕关节康复器产品设计参数,从而提升腕关节康复器安全适用性。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挖掘腕关节肌骨构型特性与腕关节肌骨影像数据,将腕关节肌骨特征数据汇总筛选后,构建腕关节肌骨特征可视化知识图谱,展开对腕关节康复器造型要素的挖掘,最终进行设计实践。结果 在腕关节肌骨构型约束下进行了腕关节康复器设计实践,提出了一种医学与设计高度融合的新的设计实践方案。结论 通过腕关节康复器设计实践,提升了腕关节康复器人机适配性,有利于增进用户康复福祉,拓宽腕关节康复器创新设计渠道。
  • 扈剑颖, 鲁莹, 李龙珠, 廉博杰, 周钰怀, 侯士江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81-91.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持续攀升,面向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系统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提出一种集成BERTopic和Kano模型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系统设计方法,以提升用户体验。方法 首先,爬取“微博”平台的关于“老年人健康管理”的相关文本数据;其次,运用BERTopic模型实现文本数据的聚类,并提取主题下的高频特征词进行分析,以识别出用户需求;最后,采用Kano模型对用户需求进行分类,通过Better-Worse系数量化需求优先级,并指导设计实践。结果 识别出关于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必备型、期望型和魅力型需求,在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以秦皇岛康养社区为例进行设计实践。结论 创新性地提出一种融合BERTopic主题建模与Kano模型的设计方法,通过实践验证了该方法在老年人健康管理设计领域的有效性与应用价值。
  • 李晓英, 李光然, 杨雅娴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92-102.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医学影像检查中,患者的心理和情感需求缺乏关注,导致其情绪波动,影响就诊体验,本文从患者情绪视角出发,构建医学影像检查体验的设计策略,旨在提升患者在检查各阶段的体验。方法 通过现场观察、访谈和问卷调研等方式,获得患者进行医学影像检查的具体流程,使用EEG、ET和主观表达等方式获得用户情绪反应,根据用户体验理论构建医学影像检查全周期体验设计策略并进行设计实践。结果 基于医学影像检查流程构建了优化患者检查体验的设计策略,探讨了生理测量、面部表情识别和主观表达等情绪研究方法在医学影像检查体验设计中的应用,将检查体验各阶段与各用户体验触点进行适配,通过影像检查APP和MRI设备的创新设计,优化了患者MRI影像检查体验。结论 通过患者情绪与用户体验理论的结合可以有效指导医学影像检查体验的策略构建,对MRI设备的外观评估及影像检查APP的可用性测试验证了策略的有效性,为医学影像检查的用户体验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 刘娟, 李若妍, 任建军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103-113.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旨在将系统设计引入主动健康管理设计中,通过深入的用户研究及数据分析,深度剖析青年群体在主动健康全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并通过量表及数据分析的形式明确用户需求优先级,着眼于构建满足青年群体各阶段现实需求的主动健康管理系统,从而引导用户更好地进行主动健康行为并持续下去。方法 以18~30岁青年群体为目标用户,运用用户访谈、李克特量表、用户情感分析,构建用户需求优先级。结论 基于实际的用户研究及网络用户情感分析,聚焦用户主动健康的三个阶段(触发动机阶段、产生行动阶段、维持行动阶段),分析用户实际需求及其优先级,提出针对青年群体的主动健康管理系统设计策略。
  • 郑智雄, 唐德红, 谢敏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114-123.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解决失能老人居家移位问题,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 构建了基于SET-AHP-FBS的设计策略。首先,通过SET分析法对用户需求进行调研分析,找到产品的设计缺口;其次,运用AHP确定需求权重并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验证层次模型的合理性;再次,将用户需求分别转化为产品功能;最后,依据FBS模型,实现产品由功能、行为到结构的映射,从而确定产品各结构模块,输出设计方案。结果 基于SET-AHP-FBS的设计策略具有可行性,该策略客观上使得用户需求与产品功能之间形成精准有效的映射关系,并且减少了设计过程中因主观因素而造成的影响。结论 能够较为全面的解决失能老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移位、如厕等一系列问题,同时有效地改善了现有产品常未能准确把握用户核心需求的问题,也为同类产品研究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 李泉涛, 张庆, 刘白羽, 解鑫, 张文潇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124-132.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我国失能老人居家照护中移位器产品存在的舒适性不足、情感诉求忽视等问题,运用感性工学与TRIZ理论的研究方法,旨在设计一款提升失能老人生活质量的多功能移位器。方法 首先,通过资料收集与问卷调查确定移位器感性意象词,采用因子分析核心感性词汇;其次,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影响移位器设计的主要因素,得到待满足设计需求特征;最后,运用TRIZ理论解决技术冲突与物理矛盾,提出创新设计方案。结果 运用感性工学和TRIZ理论结合的设计方法,有效地挖掘了用户的需求,使移位器的设计实践方案更加高效和严谨。结论 感性工学与TRIZ的融合创新有效解决了移位器的情感量化与功能矛盾难题,为失能老人提供了安全、舒适的设计方案。
  • 潘昭阳, 刘飘洋, 杨祥祥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133-145.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优化老年人如厕体验,设计一款能够有效解决老年人如厕过程中如起身不便、厕后冲水不便、如厕舒适性较低、夜间如厕不便等问题,同时提升老年人如厕时舒适性、便捷性以及安全性的坐便器。方法 首先,通过调研得出用户需求并运用KANO模型对老年人需求进行属性划分;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用户需求层次模型,求解不同用户需求的权重系数,对用户需求的重要度进行排序;然后,基于AD公理设计的独立性公理原则完成适老化坐便器需求域(CAs)、功能域(FRs)以及设计域(DPs)之间的映射,通过矩阵求解逐步判断设计合理性、得出最优解,并据此指导适老化坐便器设计;最后,运用TOPSIS对设计方案的有效性与可行性进行评估。结果 运用KANO-AHP-AD集成模型设计出一款满足老年人使用需求且能够有效改善老年人如厕体验的坐便器,并通过设计评估验证了其方案的有效性。结论 根据TOPSIS评价结果表明,KANO-AHP-AD集成模型能够更科学、客观地挖掘用户需求并有效指导产品设计,进一步验证了该设计流程在实践中具有科学准确与直观合理的优势,同时可为后续同类适老化产品设计研究提供科学可行的思路与参考。
  • 呙智强, 刘增雨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146-156.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响应建设绿色乡村的号召而设计一款公共农药残留清洗机,旨在保护务农人员免受农药二次伤害,并保障乡村土地的卫生安全。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和线下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挖掘产品的相关痛点,运用搭建的SETH-SOR理论模型进行需求点的总结;使用模糊德尔菲法进一步提炼需求集;通过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artial Least Squar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PLS-SEM)验证构建的理论模型的有效性,通过路径分析与权重得分计算产品需求优先级排序;最后,通过TRIZ理论将需求与实际结构功能进行转换分析,得出理想解决方案。结果 基于总结的发明原理进行公共农药残留清洗机的创新设计。结论 以SETH-SOR理论模型为基础,通过PLS-SEM进行模型性能的评估,并运用TRIZ对农药残留清洗机进行设计实践并检验了理论模型的可行性。
  • 胡珊, 张炳欣, 江炜韬, 荣令达, 张东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157-169.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以元宇宙教育培训系统中的交互导识设计方法为研究对象,分析元宇宙教育培训过程中影响学习者认知负荷水平与培训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为元宇宙教育培训系统的构建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以传递信息量的多少为标准从视觉和听觉两个维度将6种交互导识元素划分为两类,并将其设置在学习和练习两种培训模式中,采用2×2多因素对照实验,通过客观绩效结果测试法与认知负荷主观量表获取数据,分析在不同交互导识元素构成的培训模式中,不同先前经验水平学习者培训效果和认知负荷水平的差异性。结果 元宇宙教育培训系统中由不同交互导识元素所构成的培训模式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认知负荷具有显著影响,学习模式能减去低经验学习者的信息处理负担,而练习模式更适合高经验学习者的知识内化需求。结论 本研究验证了在元宇宙教育培训系统中,不同类型的交互导识元素需要结合学习者经验水平进行设计,以在优化信息交互方式,提升培训系统效率与适用性,为元宇宙教育培训系统的交互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 陈涛, 王金广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170-185.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分析和梳理数智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应用领域的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评估该领域的核心主题、研究热点及演进脉络,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数据支持。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为数据来源,使用Bibliometrix和CiteSpace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主要期刊、核心作者、主要机构、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和突现词分析,构建领域研究脉络的可视化分析。结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应用的研究呈现出明显的跨学科融合特征,技术驱动与政策导向成为该领域的主要推动力,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知识图谱等技术逐步应用于非遗设计中。未来需关注技术应用的社会价值,强化公众在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播中的参与,构建以人为核心的非遗保护与传承生态体系。
  • 吴京, 王沈策, 牛虹苏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186-201.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AIGC技术在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需求形式化困难、方案质量不稳定及评估标准不完善等问题,探索构建面向产品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辅助设计方法论。方法 构建一种基于提示词优化的AIGC辅助产品设计(POA)框架,通过需求分析、概念生成和方案评价的协同迭代提升AIGC辅助设计的质量。首先,基于主成分分析(PCA)的多源数据分析实现设计需求形式化表达,提取外观特征、动力性能等关键主成分;其次,基于对比语言-图像预训练(CLIP)模型构建“基础描述+功能约束+风格定义”的分层提示词架构,通过定向优化与结构化重构提升生成质量;最后,运用改进的属性层次模型-逼近理想解排序法(AHM-TOPSIS)多准则决策方法,建立包含人机工程学、材料选用等多维度量化评估体系。结果 以手持式旋耕机设计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单纯AIGC方法,本文提出的POA方法在需求分析、概念方案生成和迭代优化等方面表现出显著改进且整体设计周期显著缩短,方案创新性和用户满意度均有所提升。结论 所提出的基于提示词优化的AIGC辅助产品设计方法,通过需求结构化表达、方案优化及多准则决策,实现了AIGC技术在产品设计领域的标准化应用,为人工智能辅助设计提供新的理论框架与技术路径。
  • 曾健友, 何瑶, 徐庆杰, 张昂霄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202-215.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引入态势感知(Situational Awareness,SA)的研究方法,提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在电力作业安全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设计VR电力作业安全培训时,运用态势感知的研究方法,对培训任务内容进行详细分析,获取并整合培训人员所需的作业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设计。为验证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招募20名志愿者参与测试。结果 基于态势感知的VR电力作业安全培训能够提高志愿者对培训操作流程的理解,进而提升整体培训效果。结论 应用态势感知方法设计的VR电力作业安全培训,有助于提升培训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为电力作业安全培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 欧新菊, 陈江飞, 于雷, 崔健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216-231.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红色文创作为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是引领青年群体思潮的重要载体。面对青年群体对红色文创情感认知的多维复杂性,旨在揭示青年群体对红色文创产品情感态度、认知偏好的反映。方法 对京东红色文创产品线上销量前20%的产品评论进行抓取和清理,利用LDA主题分析归纳出美感要素、精致要素、价值感知、工效要素、文化创新和愉悦要素6个价值维度作为条件变量,将红色文创消费意向作为结果变量,设计量表和调查问卷进行实证调研,采用fsQCA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优化路径并通过案例进行验证。结论 在青年群体中,红色文创情感认知存在3种主导型条件组态,包括价格-成本主导型、文化-价值主导型和社会-情感主导型。研究发现,针对性地组合因素进行红色文创设计优化对满足当代青年群体的需求、推动红色文创产品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实践价值。这一研究旨在为文化产品设计与市场推广提供深入的理解,为了更好地满足当代青年群体的需求,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创产品的创新与发展。
  • 马晓娜, 王葳蕤, 徐迎庆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232-242.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当前大众对博物馆文创体验需求及行为模式发生了变化,为提升博物馆文创体验价值,提出一种基于SICAS模型与AHP层次分析法的博物馆数字文创用户体验需求研究方法,并深化设计策略。方法 基于博物馆文创商品属性,引入消费行为学中SICAS理论模型,定义博物馆文创用户体验五大过程性需求,即感知、兴趣、交流、行动、分享;融合应用AHP层次分析法计算博物馆文创用户体验五大需求的客观权重值;依据权重值大小提出博物馆数字文创体验设计策略,最后进行案例设计并对实践结果进行验证。结论 面向博物馆数字文创体验,用户需求体现在感知、兴趣、交流、行动、分享的全过程中,并且其中的行动需求所占比重最大,通过活态化IP情感连接、数字化沉浸体验和自发性社交分享驱动,可以有效推进博物馆文创的体验价值和传播效率,为博物馆数字文创体验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 陶冶, 汪沙娜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243-252.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风格迁移算法解决仙居花灯技艺传承式微与特征识别低效问题,提升数字化传承效能。方法 分析风格迁移算法,结合仙居花灯手工技艺的现状和用户需求分析,通过对仙居花灯手工技艺相关图像数据集分析,深入挖掘传统手工艺图像数据,揭示潜在规律并实施手工技艺的数字化重生,建立了仙居花灯手工技艺的卷积神经网络结构,提出了仙居花灯风格迁移算法测试方法。结果 构建了一种基于神经风格迁移下的服务设计框架。结论 通过仙居花灯传统手工技艺服务设计展示其风格迁移后的作品,验证其通过深入地挖掘和应用神经网络算法在传统手工技艺领域的应用,拓展非遗手工技艺的服务场景,提升使用者的用户体验。
  • 孙嘉伟, 郑刚强, 蔡千禧, 杨芳怡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253-265.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体验设计驱动下的服务品牌创新范式,推动“设计驱动式创新”理论在服务体验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方法 借助设计驱动式创新理论探析体验设计驱动架构,通过案例分析,归纳服务品牌的体验创新要素导向。基于创新思维、创新模式和创新评价3个层面分析体验设计驱动服务品牌创新范式。结果 构建出“用户”“组织”“服务”“情境”核心要素支撑下的体验设计驱动架构,总结出服务品牌在产学界的发展困境,梳理现代服务品牌类型及其体验驱动要素,提出用户数据导向的设计差异化创新、组织关系导向的设计协同式创新、服务触点导向的设计整合式创新和情境价值导向的设计开放式创新4种创新范式。结论 体验设计驱动服务品牌创新发展是当今时代所需,系统性建构其创新范式,有助于拓展服务品牌价值,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创新。
  • 王泓娇, 赵雨淋, 门德来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266-277.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了改善盲童用户对于桌游产品设计的满意度,提出了一种结合AHP-AD-TOPSIS的桌游产品设计路径。方法 首先通过访谈法、观察法等用户研究获取大量用户需求;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用户需求进行重要度求解,基于公理设计理论(AD),将重要用户需求转化为设计参数,根据设计参数进行方案构思及设计;最后,采用综合评价法(TOPSIS)对设计方案进行优选决策,并对最佳方案进行优化设计。结果 此设计方法具有可行性,强化了用户需求与设计参数的精准性,进而建立理性评估标准并确保设计质量,提高用户满意度。结论 集AHP-AD-TOPSIS的设计路径可为盲童桌游产品设计开发提供新的路径参考思路,为同类产品设计提供借鉴。
  • 罗子婷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278-292.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旨在探究Z世代的数字化文化消费行为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提出构建符合Z世代需求的文创云平台的互动策略。方法 通过采集和分析Z世代的消费行为数据,并结合数字人文理论和媒介理论,探讨Z世代的文化消费行为模式和偏好。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收集Z世代对文化产品的态度和需求。结果 研究发现,Z世代对富有文化内涵和创新设计的文创产品有显著偏好,发现他们多通过社交媒体和KOL与品牌进行互动。此外,Z世代倾向于参与互动性高和个性化数字平台活动。结论 根据研究结果,为了满足Z世代的个性化需求并提升其文化消费活力,文创云平台应采取跨界整合的策略并融合数字化互动与用户参与的方法。本研究不仅揭示了Z世代的消费行为特征,而且为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践路径。
  • 钟蕾, 李杨, 张妍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293-307.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从旅游者与市民双重体验视角出发,研究都市烟火气与文旅融合的转承创新路径。方法 通过对18位受访者进行深度访谈,提炼其对烟火气的直观印象及潜在诉求。同时,收集2023年至2024年微博、抖音、小红书上关于“淄博”“哈尔滨”的热搜信息,运用层次分析法(AHP)量化诉求权重。结果 市民群体中归属感诉求占比最高,旅游者群体里归属感与探知欲诉求并列居高。在具体诉求权重上,旅游者以探知欲为核心诉求,其次为社交诉求与归属感诉求。市民群体则呈现归属感诉求主导、探知欲与社交诉求依次递减的特征。结论 都市烟火气可提炼出旅游者与市民的不同核心诉求,借助“回家”“朋友”“了解城市”等抽象载体建立共情链路。通过建立符号共识、激活共情机制、设计体验节奏、落地地域实践这四步路径,能实现都市烟火气的转承创新,为城市文旅发展提供参考。
  • 吴晶晶, 赵慧雯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308-319.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构建感性工学与AIGC技术协同的文创产品设计框架,在设计转译过程中保留文化特征并融入用户感知,探索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下的创新表达路径。方法 首先,在感性工学的框架下,提取影响泉州提线木偶头文化感知的核心感性因子;其次,利用LoRA微调网络训练出能够反映泉州提线木偶文化特征的模型,以及具备文创产品形态的模型,将其导入Stable Diffusion中进行创意发散;最后,通过AHP法量化用户对文化特征和产品特征的需求权重,并将其映射至SD生成过程的提示词输入参数中,实现用户感性驱动的文创产品智能生成。结果 从影响用户感知的文化感性因子维度对智能生图过程中的关键词输入进行优化,能够高效生成多样化的偶头风格书签产品设计方案,经模糊综合评价后方案满足用户对该类非遗文创产品的期望。结论 本研究结合感性工学方法,将AIGC融入文化元素向文创产品转译的流程中,在保留非遗文化特征的同时融入用户感知,为平面应用类文创产品的设计拓宽思路。
  • 谭雄, 吴佳莉, 宋杰, 郭琼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320-331.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旨在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辅助提取Art Deco风格中的设计因子,以提高提取的效率和准确性,并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完成设计创意方案,为现代家具设计提供创新性思路和方法。方法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Canny边缘检测算法和T2I-Adapter算法来快速且精准地提取Art Deco风格在各类设计案例中的造型、色彩因子特征,整理提炼出造型、色彩、材质和文化内涵的提示词,形成Art Deco风格数据库。利用Midjourney和Stable Diffusion人工智能生成图像技术完成家具创新设计实践,探索多样化设计方案的高效实现。结论 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快速且精准地提取出Art Deco风格的设计因子,结合AIGC技术设计出更多有创意的家具方案,拓展了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为现代家具设计技术创新研究提供参考。
  • 视觉传达设计
  • 张曦, 崔荣荣, 申欣悦, 张琪晗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332-339.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使食品包装设计能够精准地反映消费者的差异化偏好,响应动态的市场变化,提出一种通过消费者在线评论数据挖掘,获取消费者对食品包装的感性意象,并辅助人工智能精准生成包装设计方案的方法。方法 通过网络爬虫技术获取消费者在线评论数据,提取数据中的形容词,转化为产品感性评价意象词。基于语义差异法,构建产品的感性质量评价量表,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确认用户对包装设计的偏好。最后将偏好信息转化为生成参数,应用Midjourney生成初步方案供设计师优化和改进。结果 以蜂蜜包装设计为例,应用该方法获取到了8款具有偏好差异的蜂蜜包装设计方案,设计师选择其一继续进行设计深化,并使用NPS净推荐值评估设计方案,且获得了消费者较高的满意度,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结论 该方法能够精准地捕获消费者的差异化偏好,辅助设计人员更有效地使用AIGC工具缩短研发周期,提升设计效率,为食品包装设计的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王美琪, 姚湘, 甘雨, 江奥, 龙茜, 刘嘉昕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340-348.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不同色彩的食品包装对航天员味觉感知的影响。方法 60名受试者被平均分为两组,均使用主观评测法品尝并评测不同色彩杯子中的甜味和酸味溶液,使用李克特7分制量表对溶液味道进行打分。此外,为模拟微重力环境对航天员的生理影响情况,使一组受试者进行头低位卧床休息,另一组为正常状态,比较两组评分以探讨航天状态对味觉的影响。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头低位、性别和味道均对味觉感知有影响,但头低位的影响不显著。评测甜味溶液时,红色(男性=4.93,女性=5.60)和橙色(男性=5.07,女性=5.60)分值均较高;评测酸味溶液时,黄色(男性=4.93,女性=6.07)和绿色(男性=5.00,女性=5.60)的溶液评分显著较高。结论 头低位对味觉感知的影响在长期飞行中可能更明显;性别对味觉感知有一定影响,但不同色彩对味觉感知的影响趋势在男女之间基本一致。色彩对口味的影响具有规律性:红色和橙色与甜味相关,黄色和绿色与酸味相关。这一规律不受性别和航天环境因素的影响。基于实验结果进行的航天食品包装设计和评估验证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本研究为未来的航天食品包装设计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指导,并为激发航天员及其他长期处于封闭环境中的人员的味觉感知提供了参考。
  • 罗哲辉, 夏静仪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349-359.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从具身认知的视角探讨交互式农产品包装设计的新模式,以减少包装互动过程中的障碍,拉近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距离。方法 首先,通过对交互式农产品包装的特性及设计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发现用户的身心体验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常被忽视,采用问卷调查法、用户体验旅程图法和机会点分析,深入挖掘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其次,运用具身认知理论,提出多感叠加、联想交替和储存记忆的具身交互设计模式,重构了交互式农产品包装设计中感知-身体-环境三者之间的关联,提出了一种识别性强、交互友好的农产品包装设计策略;最后,以交互式农产品包装“歪歪柠”为例对设计策略进行案例实证。结论 将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包装设计策略,应用于交互式农产品包装设计,有助于增强用户在使用包装时的身心体验和参与度,为农产品包装设计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路。
  • 吴卫, 丁雨欣, 李芷仪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360-371.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兰卡普传统织锦工艺,助力解决传统手工艺风格复原难、图案创新效率低等问题。方法 提出一种通过LoRA模型微调Stable Diffusion的智能生成方法,通过对西兰卡普图纹形象、构成布局、色彩运用三大特征维度的深度解析,构建精标数据集,并利用LoRA模型对Stable Diffusion进行精准微调,以完成少样本风格迁移实验。结果 通过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不仅实现了西兰卡普风格的精确捕捉与复现,还完成了高质量图案的智能生成。结论 在西兰卡普的特征提取与智能生成方面,通过现代设计方法与智能生成技术的深度融合,使其在顺应现代发展趋势、完成活态传承任务的同时,为同类研究提供了创新性的思路与方法。
  • 何璐君, 王丹阳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372-378.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文化商品的需求已不再仅限于实用性,同时对其审美需求也日益提高。在这种消费社会的环境下,书籍装帧设计逐渐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决定性因素。方法 通过符号学双轴理论的框架,分析2024年“世界最美的书”中国获奖作品的装帧设计。从符号学角度出发,探讨获奖作品在设计过程中如何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并通过具体实例阐述设计中符号意义的生成机制。结果 中国获奖作品在书籍装帧设计中,成功地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通过符号学双轴理论的分析,这些作品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在符号层面上增强了书籍的文化价值和信息传达效果。结论 成功的书籍装帧设计不仅需要在视觉上出众,还需在符号层面上与书籍内容紧密结合,以实现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双重提升。这为未来书籍装帧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吴正新, 鲍懿喜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379-386.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图形用户界面中扁平、拟物两种主流设计风格进行认知记忆研究,探究其对图标内隐记忆及外显记忆的影响。方法 基于“学习-测验”实验范式,采用图标判断与再认任务,考察了年轻用户和老年用户对两种图标风格的记忆与认知差异。结果 内隐记忆阶段,扁平图标的正确率与启动量均显著低于拟物图标,而拟物图标的反应时显著低于扁平图标;外显记忆阶段,扁平图标的反应时显著低于拟物图标,而二者间的正确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外显记忆中,扁平风格图标的加工与检索效率占据优势;而在内隐记忆中,拟物风格图标具备较高的启动效应,更有利于图标的无意识处理和检索活动;此外,相对于外显记忆,内隐记忆阶段图标设计风格的认知行为不易受用户年龄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年龄独立性。该研究对数字界面信息化进程中的图标设计具有指导意义,从行为记忆角度为解决扁平和拟物设计风格的争论提供新见解。
  • 设计研讨
  • 王建华, 崔鑫龙, 陈渝, 彭浩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387-400.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梳理AIGC应用于艺术设计创作领域的演进脉络和研究现状,明确AIGC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为提升AIGC在艺术设计内容创作的质量与效率提供建议。方法 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AIGC在艺术设计领域的文献作为数据集,运用Cite Space、Excel和Adobe Photoshop构建可视化图谱,从发文量与基金支持、机构与作者、关键词热点等特征开展对比与总结。结果 我国AIGC在艺术设计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已步入融合发展阶段,热点趋势朝细分专业领域的应用与实践转向,但就生成内容物的权属规范、道德伦理与美学价值融入还有待讨论,创作者应建立跨学科研究能力,主动参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模型与算法构建中。结论 未来生成式艺术设计创作研究面临的潜在问题与应对策略,拓展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艺术设计创意工作流程的新模式,为后续进一步拓展研究提供参考。
  • 郜红合, 戴维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401-410.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雷锋文化图纹设计过程中文化内涵的合理表达,提高雷锋文化图纹在设计衍生中的设计效率与多样性表现,实现雷锋文化图纹设计的科技化、逻辑化与创新化。方法 采用可拓学理论作为研究框架,通过解析雷锋文化图纹的语义内涵,建立可拓语义基元模型。使用可拓语义分析法对图纹基元的语义词汇进行量化分析,得出图纹语义词汇的可拓区间。对可拓语义词汇进行图解分析与评估,得到可拓设计区间的优质图解。应用python语言进行图像处理、参数调整、生成优化设计方案。结果 实例表明,该方法作为析出知识指导设计实践,能够在相关设计实践中得到合理利用。结论 该方法能够科学、客观地提取雷锋文化图纹设计因素,有效提升了精准度与优度,为雷锋文化图纹设计衍生及应用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指导和设计方法。
  • 马旗, 董丽娜, 景剑雄, 常瑜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411-419.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非遗文化数字化面临的挑战,立足空间三元辩证法视角,探索从叙事语境、叙事结构、叙事视角三个方面如何建构非遗文化数字化的叙事性路径,既是对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也是非遗文化在数字环境中进行创新传播的一次努力和尝试。方法 通过分析当前非遗文化数字化面临的文化内涵传达不完整、受众持续吸引力不高、情感共鸣不足等挑战,梳理空间三元辩证法与叙事性建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以泥人张彩塑为研究对象,从叙事语境营造、叙事结构建立、叙事视角拓展三个方面,提出非遗文化数字化的叙事性建构路径。结论 空间三元辩证法导入非遗文化数字化的叙事性建构,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非遗文化数字化的体验效果,而且增强了观众对文化的认知与认同,为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与数字化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 符晗, 金杰, 王雅娟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420-430.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当前苗族服饰元素在设计转化过程中存在周期相对较长、效率相对偏低、创新性不高、文化蕴意不足等问题,在数字孪生视域下对苗族服饰元素的设计转化进行研究,为苗族服饰元素在提高设计转化效率、拓宽设计创新途径方面提出建设性方案。方法 通过对收集的苗族服饰图案归纳总结,筛选出代表性纹样,进行数字化处理,并运用K-means聚类算法提取代表色彩,从而构建苗族服饰元素数字孪生资源库,最后选取数据库中的资源,运用形状文法进行图案创新设计,并映射于文创产品中完成设计转化。结果 构建了苗族服饰元素数字孪生资源库,结合现代设计法则完成设计转化。结论 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建立苗族服饰文化数字孪生资源库,探讨苗族服饰元素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设计的可能性,为苗族服饰文化在新时代发展提供新路径,也为其他传统文化的转化设计提供经验与启示。
  • 石慧青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431-434.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传统工艺美术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应用的方法,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更多、更好的思路,优化文创产品设计,提高文创产品的文化底蕴。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理论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对传统工艺美术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策略展开研究。结论 传统工艺美术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应用有利于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文创产品的情感传递功能,丰富文创产品文化内涵,促进文创产品的时代性与传承性的融合。为此,应该重视传统工艺美术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挖掘传统工艺美术的艺术价值,为文创设计提供灵感;挖掘传统工艺美术的实用价值,使文创产品更具实用性;增强传统工艺美术元素的借鉴与应用;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使文创产品汲取传统文化的力量,赋予更多的时代意义。
  • 王薇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435-438.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寻海报设计中的图形创意表达,为丰富海报设计的内容、提升海报设计的整体水平提供方法的借鉴与指导。方法 利用文献资料法、案例法等研究方法,从海报设计中的图形创意的价值和意义入手,探讨海报设计中的图形创意的内涵,探究海报设计中的图形创意的实现策略。结论 海报设计中的图形创意能够实现信息的精准和高速传递,实现视觉表达的直接交流.为了在海报设计中更好地进行图形创意表达,设计师应该以海报主题为核心进行图形创意表达,同时需要注意图形创意要符合大众生活要求,体现传统文化魅力,学会利用同构。如此,海报设计的图形创意表达才能更丰富、更有效。
  • 田园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439-446.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中国自然审美观中比情审美的解读,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包装设计融合发展传承创新的实现路径和方法,以提升包装设计文化内涵,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价值。方法 梳理中国古代自然审美观发展嬗变过程,从古代典籍中寻找比情审美的呈现形式,探讨比情审美与现代设计理论的逻辑关联和设计价值。比情审美的现代设计价值主要体现为一是可以赋能现代包装设计、二是构建中国设计语系的历史选择、三是解决现代包装情感设计问题的现实之需。根据比情审美在包装设计中应用的基本原则、设计表现方法和框架路线图,从包装设计的基本要素——造型、色彩、肌理、材质着手,详细分析典型案例,研究比情审美与现代包装设计融合创新的具体思维路径与方法。结论 比情审美具有重要的现代设计价值,将比情审美与现代包装设计相结合,可以实现形式与审美、功能与文化的和谐统一。
  • 孙雯, 南江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447-456.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具身认知理论视角将手偶科普动画对儿童认知能力、行为表现和兴趣度提升等方面的积极性进行分析,并构建手偶儿童科普教育动画构成要素与儿童认知接受能力映射,以验证具身认知理论在手偶儿童科普教育动画中的有效性。方法 通过分析手偶特性与现有科普动画的视觉设计现状,结合具身认知理论,为儿童科普动画提供设计思路。采用眼动追踪技术探究儿童在观看科普教育视频中的学习过程。首先,基于儿童认知特点解析科普动画的视觉元素,并将其转译为设计要素;然后,将手偶科普动画中的主体、场景与角色映射到儿童的认知接受能力上,为设计提供依据;最后,利用眼动数据评估儿童对手偶科普动画的反应,探讨其如何引导注意力、组织信息及促进信息整合。结论 通过对《福克叔叔——科学大冒险》手偶科普动画片的视觉和互动效果与传统科普动画进行对比实验,并应用系统可用性量表(SUS),结合儿童行为和互动效果的对照测试结果,验证手偶科普教育的有效性。
  • 杨静, 吴泽秋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457-471.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老旧小区导视系统的适老化改造方法,深度挖掘老年居民的情感需求,提升老年居民的使用体验,同时优化小区内部环境,实现老年居民从小区养老到小区享老的过渡。方法 通过系统地梳理情感层次理论,将老旧小区导视系统适老化划分为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三个情感维度。结合扎根理论方法,采用实地调研和半结构化访谈收集一手调研资料,并对调研资料进行编码与分类,逐步分析不同概念间的内在联系。结果 界定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的关系,以及其在所对应的需求域,构建老旧小区导视系统的适老化需求模型,并应用于东住宅小区的导视系统改造中。结论 这一模型不仅为老旧小区导视系统的适老化改造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持,并且对促进老龄化社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王朝伟, 郑刚强, 孙嘉伟, 王征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472-483.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自然语言处理(NLP)和结构方程模型(SEM)构建博物馆导视系统的设计优化路径,系统揭示关键设计因子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机制并提出具备普适适用性的优化策略,以提升导视系统的整体质量与用户体验。方法 采用文本挖掘技术从多个旅游平台获取用户评论,结合NLP词频分析与共现矩阵构建提取游客关注焦点。在用户体验理论与信息设计原则指导下,辅以定性访谈明确核心设计范畴,进一步转化为测量指标。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提取潜在变量,构建并验证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关键因子对满意度的路径影响关系。结果 模型拟合度良好,验证了文化功能、信息传递、视觉设计、交互性与可用性五个外生变量对满意度的显著正向影响,而信息传递为最关键因子。基于路径系数结果,提出涵盖五大设计维度的系统性优化路径,明确了导视系统设计的优先介入顺序与策略方向。结论 在实证基础上提出面向满意度提升的导视系统优化路径框架,为博物馆导视系统的系统化设计与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支持,拓展了结构方程模型在设计研究中的应用边界,具有良好的迁移性与实践指导价值。
  • 柯雯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484-491.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运用新的集成方法设计一款具有文化属性的陶瓷茶具,以扩大平遥推光漆器文化传承的传播途径。方法 对用户访谈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提取消费者对陶瓷茶具设计的感性意向词汇。采用KE感性工学方法对得到的茶具感性需求词汇进行聚类后,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对陶瓷茶具感性需求构建递阶层次分析,确定影响因素以及其权重顺序,形成设计方案。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对设计方案进行筛选,最终确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陶瓷茶具设计方案。结果及结论 本研究探索了基于KE-FAHP的茶具产品创新设计与评价方法,并通过以推光漆器首饰盒为灵感的茶具设计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后续茶具产品的设计师提供了创新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新的路径。
  • 汤繁稀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492-503.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解决新时代背景下非遗文化创意产品在保护与创新中的挑战,研究基于用户需求的文化产品开发方法,以实现非遗文化的现代化表达与传承创新的平衡。方法 构建形感效理论框架,将非遗文化创意产品划分为形式层、感知层和效果层。结合KANO模型和AHP法,系统分析用户需求类型,并量化其重要性,以指导设计实践。研究采用访谈、问卷调查结合多模型的方法,构建科学化的需求分析与产品开发流程。结果 用户需求的3类核心类型——基本需求、期望需求和魅力需求,并重点分析了使用体验感、品牌故事及图案设计对消费者满意度的影响。通过设计实践,成功开发出以潮州木雕艺术为基础的文创产品,展现了非遗技艺的当代价值和市场潜力。结论 构建“形感效”理论模型及其结合KANO与AHP的需求分析方法,能够有效指导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现代化设计与开发,为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提供了科学工具,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 贺雷, 杨泽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504-515.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当下少数民族旅游文创产品存在创作简单、俗套,以及开发程度良莠不齐、无法良好体现文化特色等现象,通过对广西南丹白裤瑶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探索,根据其现状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力图促进白裤瑶文化的保护和传播。方法 根据文化基因理论,搜集白裤瑶服饰文化资源,提取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建立白裤瑶服饰文化基因图谱。随后使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白裤瑶服饰文化基因评价模型结构,成立专家评测小组,对文化基因进行重要性评价,筛选出权重值较高的文化因子作为设计要素,按照视觉引导、行为引导和意识引导三个原则将文化因子运用于文创产品的设计。结论 文化基因视域下的文创产品研究为白裤瑶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视角。文化基因理论的使用展现了白裤瑶服饰文化的多姿多彩,层次分析法为文创设计提供了科学基础,二者共同串联起了文化与造物之间关系,为文创产品创新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
  • 梁海鹏, 田龙过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516-523.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老年用户在使用智能家居产品中面临的具身认知障碍,并基于其认知特点与使用需求,提出适老化智能家居产品的优化设计策略,旨在提升老年群体的生活品质。方法 本研究首先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模型,重新探讨身体与环境的互动如何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通过这一框架,分析老年用户在智能家居使用中的认知特点与行为需求。其次,运用用户旅程图描绘用户行为,识别出痛点与机会点,明确优化需求。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进行赋权与排序,确保各需求的优先级得到合理体现,为设计提供明确方向。随后,结合黑箱模型对功能实现进行简化,将需求与产品功能直接对应。最后,依据优化设计方案,进行产品设计与应用验证,以精确满足老年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结论 通过具身认知视角下的跨理论模型融合,明确了老年用户的核心需求,设计出符合需求的智能家居产品,智能风扇设计验证了具身认知驱动的智能家居设计策略在适老化设计中的有效性和应用前景。
  • 刘思思, 刘建泽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524-532.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对智能加湿器的设计研究过程中,创新其造型、结构和交互方式,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方法 通过对用户使用加湿器的行为流程进行用户旅程图分析,识别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并采用卡诺模型对用户体验进行研究和筛选。同时,应用FMEA对加湿器的失效模式进行分析,得到RPN的失效值。随后,应用功能分析系统技术(FAST)方法确定产品需求与相应的功能技术要素,并利用TRIZ理论解决产品设计中的技术矛盾,创新性地克服设计障碍。结果及结论 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用户在使用智能家电过程中遇到的失效模式,并深入分析其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而为智能加湿器的设计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显著提升用户的体验感与满意度。
  • 邓邦坤, 缪玲, 吴起涛, 王子豪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533-541.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智能家具是智能家居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智能家居系统的要求,提高智能家具的市场竞争力,提出一种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智能家具设计方法。方法 首先,通过德尔菲法和问卷调查获取智能家具各生命周期阶段的设计需求数据,利用AHP模型求出各层级的权重系数进行优先级排序;其次,使用QFD理论将需求转化为质量特性并计算相对重要度;最后,根据重要度的结果以智能床头柜为例进行设计实践,采用SOR理论对设计实践进行评价,验证设计过程的科学性。结果 得到智能家具设计参考指标优先考虑基本性能、运行平稳无卡顿、交互友好和材料环保;考虑声光电安全、创新智能技术和信息安全;考虑兼容其他设备、远程维护服务和误操作设置。结论 从产品生命周期理念出发能提高智能家具设计的科学性与全面性,为同类型产品的设计提供新视角。
  • 杨波, 吕中意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542-551.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完整的柑橘幼果套袋机使用行为链与需求模块,据此实现该类机具的设计创新。方法 运用作业追踪、非参与式观察与访谈法,记录柑橘种植工人对幼果进行纸袋套袋的完整行为和相关物。基于SAPAD模型,从行为、意义、对象三个维度对套袋流程进行映射分析,结合KANO分析、AHP分析法梳理功能目标与体验需求,对行为背后的关键机构进行技术途径、相容性及优度分析,完成柑橘幼果套袋机的创新设计。结果 建立了基于SAPAD模型、KANO分析、AHP分析的柑橘幼果套袋机用户行为分析及创新设计策略。结论 基于用户行为分析的柑橘幼果套袋机设计有助于提升该类机具的系统性分析深度及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助力农机装备发展。
  • 设计智创·数智时代工业设计的多元探索与创新
  • 程智力, 龚婷, 梁明旭, 汪远洋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552-559.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我国是人口农业大国也是人口大国,大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油料作物和主要的植物油脂来源,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战略物资,其机械化收获水平直接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如何突破传统大豆收获机装备技术瓶颈,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实现高质广适智能化收获关键技术突破和应用推广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方法 针对我国豆类机械化收获存在的损失率高、智能化水平低等问题,融合北斗导航系统(BDS)与5G+MEC(多接入边缘计算)技术,构建了豆类无人驾驶收获装备的智能化作业系统。通过开发基于BDS的A-B路径规划算法。结合5G+MEC多源数据动态传输架构,实现了复杂田间环境下的精准导航与实时协同作业,路径规划精度达到厘米级。创新设计基于机器视觉的脱粒装置智能调控系统,集成多传感器融合控制技术,显著降低了收获过程中的机械损伤。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使豆类收获综合破碎率≤5%、总损失率≤5%、含杂率≤3%,作业效率达到8.2亩/h(1 亩=666.67 m2)。结论 豆类机械化收获的智能化转型为科技兴农提供了技术支撑,推动了未来农业装备向无人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 李梁军, 李星宇, 张志鹏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560-574.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上肢康复机器人是辅助上肢受伤患者开展康复训练的关键产品,秉持用户需求导向原则,综合患者、医护人员、设备运维人员三类上肢康复机器人产品核心用户群体需求,旨在精准设计出提升用户体验的产品。方法 以用户体验设计的层次理论为视角,借助问卷调研等手段,系统梳理上肢康复机器人用户的需求状况,进而构建与之相适配的指标体系。同时借助KANO模型对用户群体进行属性归类,完成用户需求的优先级排序。结果 在此基础上,引入质量功能展开(QFD)方法,将抽象的用户需求转化为具体的设计要素,以实现对上肢康复医疗机器人的精细化设计优化。结论 研究确立了科学严谨的上肢康复医疗机器人需求分析框架,建构了“工业工程-交互情感-智能算法”的QFD指标体系,针对产品系统的“鲁棒性”设计了检验方法,为上肢康复医疗机器人实现从机械化辅助到智能化陪伴的跨越夯实基础,也为同类型产品的后续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 杨艺, 程俊翔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575-587.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背景下传统救护车在快速响应、医疗场景切换与安全防控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并设计一种高效、灵活且实用的模块化救护车方案,以显著提升应急医疗装备的部署效率和救治能力。方法 采用KANO-AHP-FCE混合分析模型,从用户真实需求出发,通过KANO模型完成救护车功能需求的属性分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需求指标的权重优先级;在此基础上展开模块化救护车的方案设计,最终借助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对设计方案进行系统评估与优化。结果 设计出的模块化救护车具备单舱模块化快速分离与拼接功能,通过创新的快速对接装置与对接通道系统,实现了医疗舱与方舱医院之间的高效、安全连接。医疗舱内装备了功能完善的医疗核心模块、环境控制模块及人机交互系统,可有效应对不同医疗救援情景。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专家对设计方案的综合满意度评分显示设计方案达到满意水平。结论 所提出的模块化救护车方案能够有效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快速部署与医疗救治难题,具有显著的实践应用潜力。本研究的KANO-AHP-FCE混合分析模型也为模块化医疗装备的需求分析与方案评估提供了有效方法支撑和理论参考。
  • 李海兵, 姜晓曦, 喻世鹏
    包装工程(设计栏目). 2025, 46(16): 588-598. https://doi.org/10.19554/j.cnki.1001-3563.2025.16.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针对服装工业传统服装人工分拣准确度差、效率低和自动化程度不足等问题对其进行智能化系统化的管理与设计,以提高分拣效率与生产能效。方法 结合服装生产流水线,基于挂钩式分拣系统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分析设计服装生产-分拣-传输-包装的系统化流程。重点针对RFID在复杂工业环境中的多标签冲突、读取误差与路径追踪等问题,提出了包含动态帧调整、防碰撞优化、RSSI信号建模、轨迹识别与贝叶斯补偿等在内的算法优化策略,并构建与调度系统的协同控制机制。结果 智能分拣传送系统解决了原本分拣包装周期长、效率低下、分拣混淆等问题,建立了完整的上架-入库-出库-包装智能分拣流程。结论 本文对服装产业的智能系统分拣进行了研究分析,探究了智能分拣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并通过挂钩式分拣系统与RFID技术对生产效率的改善作用进行分析,为服装企业引入智能分拣系统提供理论分析和技术支持。